东北的冬天漫长而难熬,天地间只有黑白灰三色。黑色的土地,白色的积雪和灰色的枯枝。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而最难熬的是,没有菜可以吃。
一整个冬天几乎家家都是跟土豆,白菜,萝卜奋斗近半年的时间。虽然现在有了大棚,长途运输,即使现在冬天也不再缺新鲜蔬菜吃,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改变囤积大白菜的习惯。入冬前,买上一两百斤囤进菜窖,才觉得有安全感。
每个人都在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除了告别冰冷的霜冻,也终于迎来了大自然的馈赠。在春天里,有我们吃不完的野菜。
当小草刚刚冒头的时候,正是挖小根菜的时候。小根菜是一种野蒜,有一个小小的独蒜头。小草冒芽的时候,小根菜的叶子也微微冒出来,远远看去,成片的绿色若有似无。跟妈妈拿着铁锹,比量着小根蒜根部的位置,一铁锹下去,把土翻出来,就能看到白胖的根茎。抓起它的叶杆抖落掉泥土,就可以收获一把脆嫩肥白的小根蒜。
偶尔也会挖到根头比较大的,就免不了惊喜一场。挖回来的小根蒜冲洗干净,去除根须,用盐腌拌出水分,再加入辣椒油,糖醋拌匀,一两天就可以腌透了。脆嫩,酸甜,爽口, 用来下饭真的超级棒。
这是我们俗称的小根菜,其实就是野蒜,在叶子刚冒头的时候挖来吃
随后,婆婆丁冒头了。婆婆丁是东北人的最爱。如果你春天来到了东北的农村,走在乡间小路上。迎面看到一个大汉握着菜刀由远及近的走来,你别慌,试着问一句:“嘎哈?挖婆婆丁去呀?”哈哈,这就是东北春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所谓的婆婆丁学名叫做蒲公英。当我跟我那个出生在南方,长大在南方的老公第一次说起吃蒲公英的时候,他一脸惊讶:“那个东西怎么吃,都是毛毛。”
我笑的前仰后合:“难道在你们南方人眼里,蒲公英一辈子都是毛毛状的吗?”
我们吃的婆婆丁,是蒲公英刚刚破土而出,叶片还在要展不展的状态,花苞还藏在嫩茎里。芯里的叶子和杆都是嫩黄色的,娇俏可人。如果不及时挖,蒲公英伸展开来,开出了花就会变得苦涩难以入口了。蒲公英都是大片生长的,只要找对地方,一会功夫就可以挖上一小筐。回家用清水冲洗干净,摘掉老叶、枯叶和根部,只留下脆嫩的茎叶。可以直接蘸着东北黄豆酱生吃,每一口都脆生生的,微甜微苦,鲜香爽口。还可以切碎伴着肉末包饺子,鲜味十足。
被土豆,白菜和萝卜摧残了一冬天的味蕾就被这鲜爽的滋味唤醒了。
东北人还非常喜欢的一种野菜叫柳蒿芽,一般长在河边的柳树下面,之所以有个芽,就是吃这个菜,也是掐嫩的吃,刚刚破土而出,长到了十来公分高,叶片上的绒毛还是细细密密的时候,贴着地面折断,带回家用开水一汆烫。或者打个汤,或者拌个凉菜,或者蘸酱吃,带着蒿草特有的香气,爽滑柔嫩。
嫁到了武汉才发现,我们的柳蒿芽应该就是武汉用来炒腊肉的藜蒿。只是吃法不同,我们吃嫩叶和芽儿。而武汉是掐掉所有的叶片,杆子切段炒肉吃,也是一样的美味。
武汉吃的藜蒿去掉叶子,炒肉吃,也很美味。
春耕以后,玉米的嫩苗刚刚开始冒头,蕨菜也冒出头来了。在我老家,大家都叫它猫爪子。因为蕨菜刚刚露头的时候叶片都蜷缩在一起,毛茸茸的像猫咪的小爪子一样团着。趁着小爪子还没有张开,赶紧折了,断面的地方还要在土里插一下,不让它的汁液流失,这样可以让它不那么快老掉了。不然等回家处理的时候会发现断面的部分已经变得又老又硬。
每根蕨菜都有一个毛茸茸的猫爪子
洗净折断的蕨菜汆烫之后控干水分,凉拌吃是很滑又很脆的口感,有点像秋葵,却没有秋葵那种滑腻。炒肉吃会吸收肉的香味,回味无穷。
凉拌蕨菜
吃完蕨菜紧接着就可以采摘蘑菇了,老家的山上有大片的杏树林。每年五一前后,只要下了一场春雨,就可以期待杏树蘑菇的到来。杏树蘑菇遍布在杏树林的地面上。在大片大片的枯枝烂叶里悄悄露出白色的小伞,个头不大,采蘑菇是一件有趣的事,可能找寻半天一无所获,但是只要不放弃,说不定下一秒就有惊喜。蘑菇大多成片生长,只要能发现一两堆,顺着找下去一定有大发现。
带回家的蘑菇挑拣干净去除根部泥土。搭配一点五花肉,一点青椒,一个滑炒。肉带着蘑菇香,蘑菇有着肉味的渗透。回味无穷,哪怕就那么一盘菜,也可以吃掉一大碗白米饭。
剩余的蘑菇会被晒干,再收藏起来。或者留着秋冬吃,或者卖给来收购的小贩换钱。
童年的记忆里,有丰富多彩的采野菜的经历。让那些贫瘠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一直觉得在大自然陪伴下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有着无限的谈资,带着孩子去回顾我们的童年。记忆里的那些片段,都成了美好的向往。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倦城市的喧嚣,开始回归故里,过上了简单而无求的生活吧。因为有回忆,有美好......
你有过哪些童年美好的回忆?还吃过哪些野菜?欢迎补充一起来追忆童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