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越亏股价越涨,海底捞背后的圈钱游戏

越亏股价越涨,海底捞背后的圈钱游戏

最近海底捞也是频繁登上热搜,各种负面新闻不断,但是尽管这样,我们不难发现海底捞的股票不跌反涨,开新店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于是我深扒了海底捞2020年财报意外的发现,海底捞其实是家披着火锅店外衣的互联网公司,跟滴滴、腾讯、字节跳动,还有小米有着高度相似的基因。这一刻,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在用雷军、马化腾、张一鸣的思路在做餐饮。对凑凑、呷哺呷哺来说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说到这儿有一个问题可能就在你脑中了,互联网公司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求职首选,社畜乐园,加班狗归宿,财富自由的诺亚方舟,说的都对也都不对。互联网公司真正本质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又大又长。

首先就是大,砸钱做大规模才能够被投资人的眼神看到。第二,拼命拉长用户停留时间,更不得用户24小时锁在他们的产品上。第三,酷爱搞巨长的生态链,跨界不叫跨界,那叫生态化反。这三点海底捞都玩的风生水起。



我们一点一点来说,根据2020年上半年财报,海底捞目前总共有935家门店。在火锅界这就是一艘妥妥的航空母舰。想想看还有哪家火锅有这么密集的门店除了,在火锅的大本营四川和重庆,海底捞的鸳鸯锅在各种九宫格和香油碟衬托下黯然失色之外,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那是独占半壁江山。

如今年轻人们总在深夜寻找海底捞的慰藉,跟朋友约火锅局,甭管你的选项是三个还是五个,海底捞八成是其中一个,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像你要打车,那第一反应八成是无意识的打开滴滴,这就是互联网公司规模化的魔力。

他们通过快速扩张牢牢占领用户,人们顶多只能记住一个赛道里的头两名,第三四名和第八九名没有太大区别。在打车大战里,滴滴通过疯狂烧钱吞下快滴和优步中国,继而一家独大,到现在滴滴已经渗透到全国四五百座城市里,规模化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看他不顺眼又干不掉他的阶段。



哪怕滴滴对司机,对用户的收费都是越来越贵。哪怕你在狂风暴雨的加班夜,咒骂了打车难100遍,除了货拉拉,你也只能打开滴滴,继续排上五十几位的队,甚至可能是100位。在规模化这一点上,海底捞打法与滴滴惊人的相似。

从2018年开始,海底捞就保持着平均一点八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今年更可怕。2020年上半年,其他餐饮公司忙着倒闭,海底捞忙着开店,几乎一天新开一家。这就是为什么海底捞今年上半年巨亏近10个亿,股价还涨疯了的原因,在规模化道路上亏钱是一定的,关键是亏钱的周期有多长。

餐饮虽然不能像做滴滴那样一家称霸,但规模化也是好处多多。占领用户心智不说,还能在谈租金的时候有极强的议价能力。今年海底捞开店多了,整体交租还少了,平均下来一家店的半年租金只需要不到10万块钱,这个数字大家可能不太敏感。

举个例子,像永和大王这样的快餐店租金占收入比大概18%到27%,呷哺呷哺是4.8%,而海底捞只有0.9%,四舍五入几乎等于没有。道理很简单,海底捞给商场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流量。作为物业我们不得求着你来吗?



有了这么多门店之后,下一步就让顾客留的更久,听着是不是很反常识,大多数传统餐馆都希望用户吃完赶紧结账。好结在下一桌,但海底捞思路不一样,毕竟他是在向互联网公司看齐,互联网产品的竞争本质上是用户时长的竞争。无论是抖音b 站还是阿里京东,几乎想把用户24小时都留在自己的app 里,用户流的越久才可以消费更多广告,买更多东西。

要想用户留的久就得不断给用户新的刺激,海底捞等待区不仅可以让你白嫖吃喝,可以玩街机打桌游,最可怕的是折一个星星还能抵五毛菜钱,折着折着两小时又过去了,时间过得比刷b 站还快。所以每次去海底捞都是等待区比就餐区还热闹,排队2个小时是常态,最绝的是海底捞营业时间大多是早上9点到次日早上7点,待机时间比通宵ktv 还长。

对海底捞来说超长的用户停留时间意味着客单价和翻座率这两个指标只高不低。人在餐前等于越久就越饿点越多,客单价就越高,全天都有人排队,桌子永远不会空一桌人吃完马上就有人补上,翻座率越高。

2017年到2019年海底捞的翻座率都是5。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店里的每张桌子都接待了5波客人。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降3,但依旧吊打同行。作为参考呷哺呷哺今年的翻座率是2.1,到这一步的在餐饮界海底捞已经是独孤求败了。



但他距离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还差点意思,这年头做互联网的搞跨界搞副业才是大势所趋。这招玩最好的是are you ok 的说唱界大佬雷布斯。小米的生态链里无奇不有,手表、台灯、行李箱,还有电饭煲和电视机。但这看似无关,一切就都能用小米的iot(互联网)战略串在一起。

如果你以为海底捞只做火锅,那就说明你太年轻了,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海底捞是个名副其实的生态链。海底捞的关联公司里有一家专门做调味品公司,颐海国际地位直追行业老大海天酱油,他不光为海底捞门店提供火锅底料,还给很多网红火锅店提供底料和调味品底料。

底料有了,那谁来送呢?蜀海站了出来,这家负责半成品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也是海底捞的亲戚。此外负责门店装修的蜀韵东方,负责门店管理的微海,负责智能点菜系统的讯飞智悦等等等等。这些公司不仅给海底捞自己提供服务,也能给同行补给。

就这一点来看,海底捞相当于艘航母,这些生态链公司相当于护航编队。即使哪天飞来横祸,海底捞这个招牌砸了,剩下这些生态链公司也能争取时间再造一个海底捞帝国。可以,这很互联网。关于海底捞有一本畅销书叫做《海底捞你学不会》就跟《演员的自我修养》一样,是个餐饮小老板都要捧着拜读一番。

但十年来别人都以为海底捞学不会是因为他的口味,学不会他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但是实际上还有一条真正难学会的是将互联网思维利用到极致,降维打击所有同行,同时跨界输出,用匪夷所思的姿势为海底捞帝国开辟一方天地,都说互联网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海底捞一直以来就很会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599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