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
十分赞同。
随着社会发展,我认为鲁迅先生讲的中流家庭,放在现在的社会中,应该是末流家庭了。
中国孩子的素质跟家长素质教育息息相关。
多年前,一次逛商场,曾经亲眼目睹一件很让人尴尬的事情。一位妈妈自顾自地试衣服,3岁的儿子在外面玩。突然,儿子对着妈妈喊:我要拉臭臭。
妈妈的表现只是很平淡的一句:想拉就拉呗!
令人尴尬又气愤的一幕出现了,3岁的儿子在服装店里就地拉臭臭。导致整个店铺臭烘烘的,走了很多客人,店长对这位妈妈说:麻烦您清理一下吧。
这位妈妈还跟店长吵起来了,说什么都收拾,拉着孩子就走了。
店长和店员还有其他的顾客都非常气愤,可是这位妈妈却表现的“理直气壮”,看似很牛X但实际上,背地里都被人骂成了SX。
最主要的是,这种人,自己还洋洋自得,觉得占了“便宜”,这种素质低下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未来,何其堪忧?
还有一位妈妈曾经分享过自己的在公交车上的见闻。一位小朋友半蹲在座位上大哭大闹,而孩子的妈妈在一旁自顾自地玩手机。旁边一位乘客看不下去了,对妈妈喊:你家孩子在哭。
妈妈说:他不听话,就让他哭。
乘客说:你还是管管吧,我这血压高,闹心的难受。别让他哭了。
妈妈说:你难受回家去,做什么公交车啊?
……
面对这种妈妈,大家作何感想?
争做一流父母,别做中流末流父母。
一流父母和一流人才都是很难得的。中国的父母,很多是介于一流父母和中流父母之间,还有一些是末流父母。
一流父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包容、鼓励、支持孩子,让孩子能够随心随性安全的做喜欢的事情,且这些事情是不触犯任何底线的。
前段时间的《三十而已》电视剧热播,顾佳对许子言的教育,充满了鼓励、支持、包容,还教会了孩子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而现在热播的《以家人之名》中的李尖尖,给家里4个男人宣布自己来例假了,几个大男人面面相觑不知作何回答。有的人表示,李尖尖也太没心眼了;有的人则表示,一个女孩子能这么大方的把自己的隐私讲给家里的爸爸和哥哥们听,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欢乐充满和谐幸福的家庭。
确实,如果一个家庭气氛充满了包容和支持,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跟家人倾诉。
我认识一位准妈妈,脾气不好。她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这位妈妈有点重男轻女。女儿做错事情从来不打不骂,儿子做错事情,大吼大叫。有一次,她儿子玩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头弄破了,流了好多血,不敢跟自己妈妈讲,忍着剧痛,自己在洗手间里,用卫生纸一直擦呀擦。
最后,孩子妈妈还是发现了。也心疼了。问孩子为什么不说?
孩子回答:我怕妈妈骂我。
这位妈妈当时就哭了……她说,她感觉自己就不配当妈妈,那么小的孩子,自己忍着疼,也不敢告诉妈妈,可见心中对妈妈是如何的不信任,害怕妈妈。
这位妈妈是幡然醒悟的妈妈,还有很多妈妈,自始至终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因为自己孩子那么害怕自己,沾沾自喜呢?这有什么可欢喜的?
让孩子害怕的父母从来都不是好父母;而那些让孩子能够坦诚相待说出心里话的父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父母。
我是@Tina育儿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阅更多相关热文:
2岁娃高空撒现金,孩子偷钱买零食,孩子的金钱观到底怎么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