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我军挺进东北,同时开展了“东北剿匪斗争”与“东北解放战争”。
东北解放战争的“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等等经典战例早已被大家熟知,但事实上东北剿匪斗争的艰难与惨烈丝毫不低于东北解放战争。
为何这么说?
从表面上看,东北剿匪斗争是一场军事斗争,但是它并不是单纯的军事斗争,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斗争。而且土匪们自己深知所作所为都天怒人怨,因此处处小心,平时大多躲在深山老林,敌在暗处,我在明处,再加上国民党军的武器物资支持,剿匪的难度可想而知。
剿匪形势十分严峻
东北成为双方首先争夺的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延安和南京都认识到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东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必须作为稳固的后方,因此,该地区成为双方首先争夺的战场。当时,国民党凭借美国的支持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迅速占领东北大城市及铁路沿线,在全局上占优势。
对此,我军迅速审时度势,迅调整策略,及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关键,我军抓紧时间,从胶东半岛、华北、延安抽调大批骨干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到1945年11月,我军已派遣了1/4以上的正式和候补委员,率领从全国各根据地抽调的2万多名干部和11万军队到达东北。由于比国民党军队早3个月进入东北,为开创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远在西南,武装土匪对抗我军
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尚在西南,与东北中间相隔一个广大的解放区,一时很难将主力调到东北。但在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几个有关协定,即把东北行政管理权交给国民党政府和只援助国民党政府的承诺。
1945年8月31日,蒋介石在重庆就组成了以熊式辉为行营主任的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9月5日发表了东北九省主席和二市市长人选的命令。10月16日又组成以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东北保安司令部,并将东北行政区重新划分为九省二市。
在国民党的正规军没运到东北之前,国民党已经派遣大批特务到东北各地,网罗日伪残余势力,收编地方土匪武装,作为国民党的战略先遣队,占据东北广大地区,以便在国民党正规军进攻东北时,作为别动队来夹击我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主要是实行武装土匪的政策,他们广泛收罗汉奸、伪军警,组织“先遣军”、“光复军”、“挺进军”、“保安军”、“铁血军”等各种名目的反动土匪武装。
国民党还对土匪头子加官进爵,极力收罗。较有影响的土匪头子有蒋介石亲自委任并派到东北的“陆军新编第二十七军军长”姜鹏飞、“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华堂、“第十五军集团军上将总司令”谢文东、“第一战区东北挺进军军长”尚其悦、“嫩江保安军总指挥”张百藩等等。
一时间,土匪蜂起,全东北顽匪总数在10万左右。这些土匪配合国民党军正面进攻,袭扰革命武装,杀害我地方干部,发动暴乱,破坏革命根据地建设。
土匪成分复杂
这一时期,东北土匪较为复杂,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为经济土匪,主要以抢劫他人财物为主,他们四处乱窜,扰乱社会,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给我党根据地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靠山红、座山雕、郑三炮等。仅吉林农安一县土匪最多时达346支。
第二种为政治土匪,是以反对人民政权,复辟其失去的政治地位为目的,为实现目的他们都投靠国民党反动派。政治土匪是由伪满洲帝国的军、警、宪、特,城乡的地主恶霸、汉奸,日本关东军残部和流窜的日本军政人员等构成。
第三种为叛变者,1945年12月,东北全境有土匪10万人左右。北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城掌握在顽匪手中。东北土匪已成为国民党军的别动队,是我军在东北的心腹之患。
东北的剿匪斗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清剿大股土匪(1945年11月—1946年5月)
1945年8月,我军进入东北地区,迅速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了东北根据地。为了稳定解放区的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我军展开了对大股土匪的清剿工作。
《东北日报》1946年4月20日公布,东北部队仅从进入东北起至1946年3月,就进行较大剿匪战斗212次,毙、伤、俘匪78495人,其中包含日军残余1638人,收复被土匪盘踞的城镇118座。这一胜利,对于创建东北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的劫匪斗争由于我党我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剿匪过程一波三折,往往是被动式剿匪。如辽吉二分区的剿匪就存在哪里有匪警就立刻去剿匪的情况,1946年5月21日,我军刚进入长岭县,东西接连告急,先报'长岭以东串陀子有土匪。当即派一个骑兵连把土匪打跑。刚返回长岭又报大二号区公所被土匪包围。接着骑兵连又赶到大二号区解围。
我军如此疲于奔命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刚进驻该地,对于地方的政情、民情、地理环境不熟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队很少,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多数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也造成剿匪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第二阶段清剿顽匪和小股土匪(1946年6月—1947年4月)
1946年初,国民党军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军基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动实行战略转移,东北解放区大大缩小,各地溃散的匪武装趁机再起,被我改编的土匪队伍纷纷叛变,配合国民党军队大肆骚扰解放区。
加强解放区的建设,我军加紧整军、发动群众、肃清土匪。1945年8月至1947年4月,剿匪作战1303次,毙匪12539人,伤匪18568人,俘匪36601人,缴获小马枪51835支,轻机枪1129挺,重机枪301挺,短枪2807支,掷弹筒414个,迫击炮261门,山炮32门。
当然,在剿匪过程中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尤其是牺牲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士。1946年6月28日,桦甸县保安团组织在松花江东剿匪,却遭土匪张荣春部夜间偷袭,造成一营教导员李灿世等18人牺牲。
这一阶段是剿匪的主体阶段,通过军民的齐心协力,取得了明显的胜利。东北匪患基本肃清,已经不能够对我军形成威胁。自此,我军可以放手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正规军。
第三阶段肃清溃匪、散匪,捉匪首挖匪根(1947年5月—1949年3月)
东北根据地的土匪到1947年4月基本肃清,但被击溃、击散的土匪和剩下的小股土匪,仍流窜在靠近山林,省、县交接的地带,有的潜伏地下隐蔽,待机再起。也有一部分在解放区不能立足而窜到边沿地区,在国民党流亡党部的指导下,组织红枪队、突击队、棒子队、平推队、民众自卫队、清剿队等,杀害干部,抢劫、骚扰、破坏解放区。
特别是当我军大部队转移前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这些土匪又呈现出猖狂之势,我军集中力量破获和肃清解放区内部的国民党特务,消灭国民党的一切地下军和还乡团的组织,彻底消灭土匪,巩固后方。东北地区的溃匪、散匪在我各剿匪部队的努力追剿下,1949年3月被彻底消灭,剿匪斗争结束。
勇敢艰难的剿匪斗争
合江地区
合江地区是匪患最严重的地区。合江地区土匪号称2万,合江军区部队才2000人,有枪的才800人。合江军区和合江省政府曾被土匪压缩在汤原、依兰等孤立的县城,敌强我弱。
1945年11月,东北局派孙靖宇率领三江人民自治军800余人到达合江首府一一佳木斯,揭开合江剿匪斗争的序幕。
合江部队在军区司令员方强领导下,激战于松花江、牡丹江沿岸和牡佳、哈佳铁路两侧,经过三打刁翎,三次远征,转战3000余里,进行大小剿匪战斗200余次,歼匪7600余人,俘孟尚武、刘云龙等匪首,收复了勃利、林口、方正、桦川、集贤、桦南、鸡西、鸡东、虎林、饶河、密山、宝清等12个县城。
但是作为土匪精神支柱的合江匪首“四大旗杆——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但还未消灭,活动猖狂,他们控制了全部的水上交通和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对我新生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从1946年9月起,合江军区用小分队跟踪穷追残匪,活捉匪首,大部队转入政治整训、生产和大练兵。1946年11月20日,活捉匪首谢文东。12月5日,活捉匪首张雨新。12月12日,活捉匪首李华堂、吴长江、孟庆云。12月9日,击毙匪首喻殿昌。12月中旬,活捉匪首尤德荣。1947年2月1日,活捉匪首刘山东。至此,合江的匪首全部被捕获或被击毙,大小40多股土匪彻底肃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牡丹江地区
牡丹江军区于1946年2月初开始剿匪,第一战役是南攻北守,主力部队2500多人攻打盘踞在东宁城一带的郑云峰、马喜山匪股,经过17天的战斗,歼匪4000余人,俘获匪首郑云峰。郑、马匪股基本消灭。
从3月中旬开始的第二战役是南守北攻,以8000主力部队,与合江军区部队配合,经过十几天的战斗,歼灭了高永安、张德振、李开江匪股4000多人,活捉了匪首张德振、李开江。打通了牡丹江与佳木斯、延吉、东安的交通。从5月开始,组成两路东进大军和合江军区及三五九旅配合,进行第三战役,歼灭了牡丹江东部密山、东安一带的谢文东匪的主力,歼敌600多人。
到6月底,三个战役结束,共歼匪5000多人,整个牡丹江地区的土匪基本被消灭。
松江地区
松江军区于1945年12月12日成立剿匪司令部,发布了剿匪令,派出军队3000余人分路进剿。12月中旬,击溃宾县左建堂匪股3000余人,活捉匪首刘鸣久、徐占海。其后歼灭双城王正午匪股600余人。先后解放五常、呼兰、延寿、方正、通河、东兴、木兰、巴彦等县,初步建立政权和地方武装。
到1946年4月中旬,大小剿匪战斗100余次,击溃土匪1.2万多人,收复城镇12座,基本消灭了大股土匪。7月,又歼灭了孙荣久匪部。在哈尔滨,发动群众活捉了匪首、特务曹兴武、白久泰、姜鹏飞、李明信、崔大刚等,一些小股土匪慑于人民军队的威力,纷纷投诚。
松江地区的土匪基本绝迹。
黑龙江地区
1945年6月9日,黑龙江军区司令部发布《关于剿匪的命令》,要求进一步发扬奋不顾身、英勇剿匪的战斗作风,由中心县委指挥,各县联合剿匪,并把剿匪、除奸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迅速、彻底地清剿全省境内的土匪。于12月底黑龙江军区派军队进攻尚其悦匪巢依安,经五天激战,毙匪800余人,伤523人,俘2508人。依安战役结束后,黑龙江军区部队兵分南、北、中三路继续进剿土匪,至1946年3月,将省会北安以南地区的土匪基本肃清。
从5月初到7月,黑龙江军区调集主力北剿,打垮了危害最大、人数最多的刘山东匪股,控制了孙吴、缓辉、逊克等地。1947年初,与合江军区部队配合,消灭回窜的刘山东匪股,2月活捉刘山东。4月初开始进剿呼玛张伯钧匪股,击毙匪首张伯钧,歼灭该股土匪。
黑龙江全境的土匪也基本被消灭。
嫩江地区
嫩江军区剿匪部队1945年12月初攻克甘南,歼王维国匪股300多人。接着又瓦解了刘振清匪股,歼灭了刘绍一匪股和徐文达的“保安三旅”匪股。1946年1月到3月,重点围剿嫩江地区危害最大、人数最多的尹彬甫的“黑六旅”和宋同山的“黑七旅”骑匪,歼灭六七千骑匪,尹、宋匪股基本被消灭。
经过艰苦战斗,嫩江军区剿匪部队先后收复了甘南、嫩江、讷河、富裕、林甸、泰康、龙江、景星、布西9座县城,歼敌9000余人。除匪军七旅宋同山部的3000余人还盘踞在景星一带外,其余的6000余人逃入齐齐哈尔市里。4月下旬,苏军撤离齐齐哈尔市,嫩江军区部队立即对齐齐哈尔市发动进攻,歼匪四五千人,活捉了匪首张伯藩,解放了齐齐哈尔市。
嫩江地区的土匪基本被消灭。
东满地区
东满从1946年初开始,延边警备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在汪清县罗子沟、庙岭及延吉县三道湾一带,歼灭安泽有、刘芳茂、马喜山等匪股4000多人,俘匪首安泽有、刘芳茂。1946年6月,又与牡丹江的部队相配合,肃清了盘踞在东宁县及新安镇的马喜山残匪。另一支队伍肃清了安图县二道河子的土匪。到1946年夏天,东满的土匪己肃清。
清除政治土匪
1948年,国民党保密局鉴于在东北的失败已成定局,决定在东北全力布置潜伏工作,进行长期活动。在东北解放前几天,中统、国防部保密局、绥靖第2大队等特务机关,均对东北地区特务组织作了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潜伏力量。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曾一再严令东北的特工组织,切实潜伏,待机而动,甚至提出可以潜伏两年再作活动。
针对这一情况,东北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与东北地区各级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全力侦察,抓捕匪特,相继摧毁了这些隐蔽的匪特组织。1949年2月23日,破获匪特热河站围场组,抓获组长以下4人。3月1日,破获匪特凌源组,抓获7人。3月29日,破获匪特沈阳组,抓获7人,缴获电台1部。4月8日,抓获辽阳中统特务5人。4月10日,抓获锦州中统特务3人。4月18日,破获匪特平泉组,抓获2人,搜出电台1部。4月21日,破获建西匪特、被斗地主、土匪勾结企图举行暴乱案,捕获土匪25人,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共破获蒋美特务案件246起,摧毁国民党特务组织95个,捕获匪特分子3860名,其中组长以上322名,查获电台135部。
通过这一阶段的剿匪肃特斗争,消灭了国民党军残余,肃清了残存的土匪武装,并及时破获清除了国民党潜伏特务,进一步巩固了东北解放区。自1945年9月到1949年10月,在近4年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战役战斗,共计剿灭遍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土匪71支,歼灭、俘虏土匪11余万人,土匪巨头姜鹏飞、谢文东、“座山雕”张乐山、李华堂等人伏法,也涌现出了诸如杨子荣、赖庆同等英雄模范,在艰难的剿匪历程中,无数的优秀战士为之牺牲在这片黑土地上。
综上
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政治秩序被破坏,地方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治理不良,造成匪患猖獗。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期间,张学良留在东北的东北军残余势力与原有土匪势力混合,形成了更为庞杂的土匪势力。形形色色的土匪霸占一方,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当地百姓,甚至威胁平民生命,实乃当时社会的一颗大毒瘤。
为此,我军投入了大量兵力、物力,赢得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东北民主联军在摸清匪情的基础上,实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一旦战胜土匪,又不遗余力的进行追击,务求歼灭。在军事打击的同时,采取多种辅助手段,注重采取强大的政治攻势,向土匪“攻心”,促使土匪在思想和行动上发生动摇和转变。
东北剿匪斗争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不仅清除了延续几十年的社会毒瘤,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促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促进了根据地的恢复和建设,极大地巩固了我军的战略后方,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