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父母要给孩子所谓的“高质量陪伴“,不要消极陪伴。刚好看到费斯汀格法则,来聊聊为什么规律作息,睡眠引导或是自主进食等,降低父母的养育压力,是为了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是费斯汀格法则?
“费斯汀格法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他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简单来说,就是生活中的事情只有10%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是我们能掌控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洗漱后,将高档手表放在洗脸盆旁边,妻子怕被水淋湿,就拿到餐桌放,儿子起床后到餐桌拿面包,不小心将手表摔倒地上。
卡斯丁心疼手表,打了一顿儿子,又骂了妻子,吵了起来,一气之下去了公司,却忘记拿公文包,回到家中却没人了,打电话叫妻子回家开门,妻子赶回家路上撞翻了水果摊,赔了钱。
等卡斯丁回到公司已经迟到,被上司批评,又因为一件小事情跟同事吵架,妻子因为临时回家被扣了全勤,儿子因为心情不好,输掉了棒球比赛。
这件事情中只有手表摔坏是那10%,而其他事情就是另外的90%,由于没能掌控好剩下的90%,所以一家人都遭遇了闹心的一天。如果卡斯丁能不发脾气,可能后面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这跟育儿有什么关系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因为孩子调皮,睡觉闹觉,吃饭不好好吃饭等等一气之下打了孩子,后来又后悔万分自责的经历吧。其实孩子调皮,睡眠问题,吃饭问题等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怎么去处理孩子这些问题则是大人情绪管控的事情了。当然这个在我身上也发生过。
一个爸爸或是妈妈,在成为父母之前也是一个人,有情绪也需要关注跟疏导,当我们的宝贝哇哇落地后很多父母忘记了自己,无私的付出反而造成太大的育儿压力。夜醒无数次,抱到全身酸痛,为吃饭操碎了心,用心的做精美的辅食却只吃两口,孩子不接受自己还委屈。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都超出负荷一直撑着,本来的温柔终于在某一个点上爆发。
不要怪孩子调皮捣蛋,这个是天性,这是他们成长的过程。
不要惯着孩子,正因为他们不懂,所以需要引导。
爱与自由并不是不行,只是要给自由加上一个限度,一个能平衡自己跟孩子的界限。
比如:
抱着哄睡可以,只要15分钟之内能睡着。
夜醒2-3次没关系,再多自己就无法有足够休息了。
喂饭也行,只要可以好好吃饭,不要追着喂。
抢玩具是正常的,但是不可以动手打人。
让自己跟孩子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才能有效的掌控90%。
良性循环
宝宝有好的睡眠,父母才能有好的休息,这样宝宝休息好了心情好,父母也有体力陪孩子玩,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宝宝睡眠很差,宝宝跟父母没有办法有足够的休息,宝宝情绪不好,父母也累,宝宝哭闹,导致疲惫的父母情绪爆发。
孩子的睡眠问题是我们不能掌控的那10%, 而我们能做到的90%是帮助孩子改善睡眠跟调节自己的状况。孩子的哭闹是我们无法掌控的那10%,而我们能做到的90%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最好的状态来应对。
常常看到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后,睡觉也睡不好了,吃饭也没办法好好吃饭,脸上就是写着疲倦。而我发觉这样的状况下,很多父母的感受是委屈跟消极。就拿吃饭来说,他们说“孩子坐不住,吃两口就要起来,我只能追着喂,我也不愿意阿,每天自己都吃不了几口饭”。因为孩子让他们觉得很疲倦,育儿态度变得非常消极。这样的父母也就很难谈什么高质量的陪伴了,只有自己有精神了,才能有体力跟心情陪孩子疯玩。
平衡自己跟孩子,给自己多一点爱,如果你感觉到不舒服,就改变他。
父母跟孩子是相互的,建立起良性循环,育儿才会轻松快乐。
Joe爸爸的碎碎念
我老是谈要给孩子建立规矩,要有好的作息等等,但是其实我真的可以算是非常纵容的爸爸了,因为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真的是开心最重要,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底线的。只有在规矩之下,才有自由,不然就乱了。就跟人民要遵守法律一样,只有在法律保护之下,才能享受自由,不然自己的自由将受到别人的侵犯。
我常在告诉大家,不要焦虑,放轻松,其实也是在告诉自己,不要太焦虑了。 我自己也是焦虑父母中的一员,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宝宝现在已经一岁8个月了,已经很少夜醒了,我依然还是会半夜醒来几次,看看他睡得怎么样,看看他还有没有呼吸。
本文由夏天与乔原创,专注婴幼儿睡眠引导,也分享科学育儿及亲密育儿。有任何问题咨询及交流欢迎私信,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图片来自网络图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