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硕士,659名大学生,是你家乡吗
在湖南,有一个被称为"学霸村"的小村子,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只有5000多人的小村子,竟有800多个孩子考出了农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28名硕士,总计659名大学生,其中不乏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孩子,如今,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涨,这是全村人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原本普通的村子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霸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
秧田村,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东部捞刀河畔,这里风景秀丽,居住着5000多名勤劳朴实的村民,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无非就是耕种、养家,和送孩子上学,以前他们很穷,没条件接受学校教育,但他们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让孩子走出这里,考进好的大学。渐渐的,越来越多孩子接受了教育,走出了村子,其中不乏博士生、硕士生。
后来经过村里干部们的讨论决定,他们要在村里立一面"博士墙",用来展示这些博士生的风采,展示秧田村的"耕读文化",以激励村里更多的孩子们认真读书,考到更大的城市里,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认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住在村口处的人家甚至主动"捐墙"。
2015年,一面崭新的"博士墙"出现在人们眼前,在上面,展示了从秧田村走出去的26名博士生的照片和简介,村支书罗泽十分感动,他相信,村里的孩子们在看到这面墙后,一定会愈发努力读书,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除了建立"博士墙",秧田村的村民们还自发集资,建立了一座"耕读文化馆",它可是湖南省唯一一座村级文化馆,虽然它的外表不是很华丽,虽然它的藏品不值多少钱,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内涵,是金钱不能比拟的,它就是秧田村村民对教育高度重视的体现!
在秧田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比如培育出村里第一位女博士的屈伟员夫妇,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但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夫妻二人双双跑去外地打工,屈婷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
后来他们攒到了一些钱,就先把姐姐屈婷接到了城里读书,农村孩子屈婷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洗发露,以前他们可都是用洗衣粉洗头;第一次用到白色的卫生纸,以前他们都是用旧作业本当手纸。从此,屈婷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最终她成功了,她成功考上南开大学,成功成为博士,成为全村人的骄傲,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她拼命奋斗,供她读书的父母。
后来,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了"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的行列,可以说秧田村的孩子,没有不去上学的,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所有人的信念。后来这些成功考上大学的孩子,经常回来给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激励了更多孩子努力读书,而那些找到好工作的孩子,还不忘为家乡捐款,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
在他们的帮助下,秧田村成立了"教育教学基金会",村里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就能领取400元的奖金,再后来,这笔金额提高到了1000元,秧田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令人敬佩。
后来,几位从秧田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最终筹得1500多万元,用来完善村里的道路、排水排污系统,修复了有600多年历史的老龙井、300多年历史的罗氏老槽门等等,村里的环境又有了一个飞跃,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于是去年,村里建立了一笔更大的教育基金,总数达到20万,经过大家共同商讨决定,这笔钱不但会给考上大学的孩子,还会给那些从小成绩名列前茅的"潜力股"孩子,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个原本不太起眼的小村庄,凭借着对教育的不懈支持,散发出了新的光辉,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还会走出更多的学霸,并将"勤耕重读"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就分享到此,图文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