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怕老婆”名声的皇帝不少,其结局也颇为凄惨。如晋惠帝怕贾南风,挑起了八王之乱,让西晋陷入风雨飘摇不久被灭;唐高宗怕武氏,使得武则天以周代唐,差点断送大唐江山;南宋光宗怕李凤娘,被群臣与太后逼迫禅让,丢掉皇位。
有这么一位皇帝,怕起老婆来,比起前几位不逞多让:上下朝都被老婆看着;终其妻死都是一夫一妻,偶尔偷腥个宫女,还给乱棍打死,委屈到离家出走。怕老婆到这个地步,可谓窝囊至极。
然而,他却在乱世之中,夺国登了皇位,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在他的治理下,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国势更是直线上升,短短十几年,富强臻于极盛,声威远播。
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雄主——隋文帝杨坚——“文治武功”与“怕老婆”都臻极致的奇葩皇帝。
隋文帝杨坚剧照
为什么别的皇帝怕老婆,或乱国、或失位;而同样“怕老婆”的杨坚却能成为一代雄主呢?这固然离不开杨坚本人的雄才大略,但其实也正是得益于他的“怕老婆”。
咱们从隋文帝“怕老婆”的几个小故事,品味他的治国大智慧。
故事一:河东狮吼——把杨坚推上了皇帝宝座
公元580年,北周宇文氏已经衰微,杨坚辅国,臣下都劝其早日夺国登基,但杨坚还犹豫不决。这时,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站出来说:“大事至此,势同骑虎,还犹豫什么?!”这番话如一声顿喝,坚定了杨坚的决心,于是发起政变,代周建隋。
杨坚隐忍数十年,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隋文帝即位之后,封独孤氏为文献皇后。
杨坚与独孤伽罗
独孤氏在关键时刻,直言力挺,让杨坚义无反顾走上了篡国之路。当然,并非仅是独孤氏这一句话,更是独孤氏家族背后的军事集团的实力作保障。
独孤氏是军功贵族世家,其父独孤信凭一己之力,东征西战,累功成为西魏、北周名将,八柱国之一,史书记载其“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翻译成大白话便是:人帅,能力强!
虽然当时独孤信已死多年,家道中落,但是其数十年军旅生涯积累下来的影响力显然不可小觑,这也是杨坚敢于对宇文周发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孤氏继承了她父亲游牧民族的坚毅品质,又具有她母亲博雅谦和的汉人性格,称得上是女中豪杰,屡屡在危机时刻给予杨坚关键支持。
当年,杨坚夹紧尾巴做人,虽然女儿嫁给了皇帝,自己也做了辅国大臣,但周室对他并不放心,周宣帝甚至几次对杨皇后说:“你的父亲如果惹火了我,必定诛杀你全家!”有一次,周宣帝要废掉杨坚女儿的皇后名分,独孤氏毅然闯宫“诣阁陈谢,叩头流血”。周宣帝感动,放弃了废后的念头,杨坚总算平安渡过这个危机。
革命的道路是孤独的,能坚持下去全凭信念。杨坚娶了独孤氏,给自己寻找了一个坚毅而智慧的伴侣,等于是给自己的信念加了道保险。杨坚的识人之明,延续到政治上,便是任用了郑译、杨素、高颎等一大批英才,共同造就了“开皇盛世”。
独孤伽罗
故事二:严治后宫——杜绝外戚干政
公元595年的一天,独孤皇后生病在仁寿宫静养,隋文帝独自散步,遇到一个名叫尉迟珠儿的宫女,生得十分漂亮乖巧,隋文帝一时情难自已,便与珠儿春宵一度。然而这事很快就被独孤皇后知道,第二天她乘隋文帝上朝之际,命人将珠儿活活打死。隋文帝下朝,得知珠儿惨死,悲愤无比,骑上马就“离家出走”了。大臣们追了20多里才赶上他,好说歹说将其劝了回去。
贵为天子,却连一个喜欢的宫女也保护不了——那一刻,隋文帝的内心是崩溃的,长久以来的压抑只好通过“离家出走”来一次释放。然而,他心里清楚,相比于一己情欲之压抑,独孤氏对后宫的严格管制,不仅让他能够专注于朝政,更加为他压制了后宫与外戚势力的抬头。
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朝政混乱的主要原因。独孤皇后身体力行,防微杜渐,为隋文帝改革官仪、整顿朝纲,创造了清明政治环境。
外戚专权
曾有大臣上奏说:“《周礼》规定,百官的妻子统由皇后任命,请依古制施行。”独孤皇后说:“假如这样的话,恐怕从此要开妇女干政的恶例,我们不可开此祸源。”
对于自己的亲戚,独孤皇后对他们“贵而不用”,子弟犯法,她也绝不徇私。她的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被拿在案。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
隋代基本没有外戚飞扬跋扈以势压人的,独孤皇后功不可没。而没有了特权阶级的门阀,朝廷令行禁止,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同时,也为后续开科举取人才、整治吏治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以皇后来消除外戚专政风险,并以此为榜样,打压东汉以来的门阀氏族习气,可谓妙招也。
故事三:如影随形——检点得失最“亮”的那面镜子
隋文帝每次上朝,独孤皇后都会同他并辇而行,直送到宫门为止;她还派宦官其伺察隋文帝的言行,一旦有什么错失之处,她就即刻匡正诤谏;隋文帝退朝,她又陪着一同回到寝宫。
在独孤皇后面前,隋文帝就像一个透明人,没有一点秘密、也没有一丝“自由”。
魏征作为唐太宗的“镜子”,时刻监督皇帝为政之得失,但也只能是在“上班时间”;而隋文帝的“镜子”,可谓一天二十四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
唐太宗与魏征
然而,正是因为独孤氏的时刻督促与提醒,才让隋文帝施政举措得当,迅速安定了局面。独孤皇后的勤俭节约、悲天悯人,也都深深的影响了隋文帝,进而体现在了国家治理中。
关于孤独皇后的勤俭,史上有很多记载。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地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有一次隋文帝配止泻药,需要用胡粉一两,但是皇后勤俭,不用这些东西,找遍宫内都找不到。
两晋时期,吏治腐败,奢靡消极;隋文帝带头勤俭节约,文武百官也不敢太奢华,朝廷一时风清气正。
独孤皇后的悲天悯人,对隋文帝民政治理的影响尤为深刻。《隋书》上说独孤皇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隋朝立国之初,百废待兴、百乱待治,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与民休息的政策。隋文帝修订《开皇律》,删减了残酷的法律处罚条条文;设立义仓,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颁布均田令,让耕者有其田,鼓励农桑,让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盛世繁华的基础。
开皇盛世
小结
以上只是隋文帝“怕老婆”的三个小故事,其实他们一生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毋宁说“隋文帝怕老婆”,不如说隋文帝与独孤氏相濡以沫、夫妻同心。史书说:“皇后好读书,通达古今。其时多为文帝筹策,干预朝政,宫中称她为‘二圣’。”
独孤氏对隋文帝爱得深彻,所以颇为“自私”,并且这种自私并非仅是一己“占有之私”,更是以其贤明聪慧,对江山社稷、对杨家天下的“保有之私”。
而隋文帝也不愧千古一帝,他的洞悉练达,深刻领悟了独孤氏的这种“自私”,是为了他好,他不仅甘将自己置于这种“自私”的包裹中,还将其中的人性精髓应用到了国家治理中。
对独孤氏,隋文帝也没有因“惧”生“恨”,而是因“爱”生“惧”,惧的是“对她不够好”。他们曾有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
公元602年,独孤皇后病死于永安宫,终年五十岁。隋文帝去掉了“惧内枷锁”,后宫增添了许多美女,着实放纵了一把。然而,对于没有了独孤皇后的隋文帝,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从此郁郁寡欢,没过两年,也死了。
老年隋文帝与独孤皇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