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的小学生,有时候他们的作业都让人觉得丈二摸不着头脑。而有一些老师的判题方式,更是让家长头大。
对孩子来说,成绩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方式,但是如果老师判题出了错,这是不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不尊重呢?
“100-35=65”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100-35=65”在众多人的眼里,这样的回答似乎并没有错,可是王爸爸上小学的儿子,却因为这道题被判了错。
题目是这样的:“拿100元去买35元的东西,最后应该找回多少元?”儿子回答“65元”却被老师打了一个打叉。
作为十分重视孩子成绩的王爸爸,心里十分不服气,直接在家长群里找到数学老师,希望她给个说法。
数学老师耐心地给王爸爸进行了解释:“你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三种情况你忘了考虑。”
“如果孩子拿的是两张50元的纸币,那么他只需要找回15元。”
“如果孩子拿的是五张20元的纸币,那么他只需要找回5元。”
“如果孩子拿的是一张50元、一张20元、一张10元,两张5元的纸币,那么他去买35元的东西刚好能拿出35元,就不用找钱,也就是找回0元。”
王爸爸听了这位数学老师的解释之后,十分无语。因为老师的解释压根就不能够让人信服:“你这到底是数学题还是脑筋急转弯呀?”
为什么这名老师的解释不足以让家长信服呢?
在家长看来,老师的这种解题方式就是在强词夺理。题目上明明标注了用100元去买东西,可是她却非要给这100元分类说明。
孩子只不过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能够考虑到题目里居然还能藏有这样的隐藏条件。
这样说来,难道以后学到小数点以后,一百元还能分成1000张1毛钱,500张2毛钱吗?
所以说王爸爸对老师的解释一点都不服气。
父母如何拓展孩子的解题思路?
①多让孩子做习题
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做练习题,让他能够接触大量的题型,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融会贯通,即使遇到有陷阱的题目,也可以完美解决。
②多让孩子找老师请教
当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多去向老师请教,让老师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更加加深印象,今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不用慌张了。
和你说句贴心话
有的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可能会让家长不满,但是这样的想法其实对开拓孩子的思路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接受老师的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教育。
今日话题:你家的孩子有没有被老师错改过作业呢?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