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天都会洗澡,作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洗澡也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对于成长期的孩子,并非所有的时间都适合洗澡,尤其是夏天。
入夏5不洗,再脏也不要给孩子洗澡!
1、打疫苗之后或者皮肤有损伤时
当孩子在月龄期间,都会定期到保健卫生院打预防针,在接受疫苗接种之后,护士通常会让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洗澡,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情况;
还有皮肤擦伤等外伤情况下,同预防针的伤口一样,裸露在外的伤口如果遇水,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因此,此时不宜洗澡。
2、睡觉前洗澡
很多人都认为在睡觉之前洗澡,是消乏解困的好习惯,但却不知道,在洗澡时,身体毛孔张开,血液循环加速,使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其实不利于进入睡眠。
可以在睡前2小时,进行清洁习惯的养成,既能保持干净、卫生,又能让身体自然放松,解除身体的困乏,更利于进入睡眠状态。
3、吃太饱或者太饿时
当我们吃的太饱或者太饿时,胃部充斥着食物或者只有胃液时 ,身体在接受高温、密闭的环境中,会格外的大脑缺氧,导致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
古语讲:饱洗澡,饿剃头。但绝不是吃饱后立即去洗澡,应该在进餐结束半小时后,再进行洗澡的行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身体不适。
4、发热时或刚刚退烧后
当身体发热或者刚刚退烧时,如果此时沐浴,高温、潮湿的环境会让全身毛孔张开,同时免疫力下降,导致身体很容易让疾病侵袭;
因此,当身体处于发热或者刚退烧的情况下时,不宜立刻洗澡。
5、剧烈运动后立即洗澡
当身体剧烈运动后,身体持松弛、休息的状态,毛孔张开,呼吸、心律会急促,在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会大脑缺氧或者受到外界冷风的侵袭。
从而可以引起眩晕、感冒甚至是中风的症状。因此,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热水澡,应该在身体恢复自然状况下,再洗澡。
宝宝洗澡的注意事项
1、年幼的宝宝不宜水温过热
幼年时期的宝宝,尚处于发育阶段,皮肤的末梢神经触感敏锐,因此不适合水温过热,否则会伤害宝宝的皮肤,造成红疹、湿疹的情况发生。
宝宝的水温应该保持在25度左右,先从腿部开始让宝宝适应,然后再全身浸泡,让宝宝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月龄越低的宝宝洗澡时间也要越短,防止水温下降过快,导致宝宝感冒的发生。
2、注意洗澡时要避开关键部位
当孩子洗澡时,应该尽量避开孩子的眼睛、耳朵、肚脐这些关键部位,防止因为洗澡水的进入,而可能导致的感染情况;
家长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用具,比如耳套、泳帽等,可以拖着宝宝背部洗澡,避免弄湿孩子的肚脐,不要用手抠肚脐部位,防止发生感染等。
3、洗澡的时长不宜过久
长时间待在密闭、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不利于脑部供血,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现缺氧的症状,因此,即便宝宝再贪玩儿,也要控制好孩子洗澡的时长。
通常孩子洗澡,应该保持在20—30分钟之间,室温不宜过高,大一点的宝宝最好采取淋浴的方式清洁,比较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4、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
月龄低的宝宝在洗澡时,需要很多辅助物品,比如:抱被、更换的新衣、浴液、甚至是玩具,当宝妈尤其是独自带孩子洗澡时,要提前准备好这些物品。
不能因为只是短暂几十秒的离开,就认为万无一失,哪怕就是一个转身的瞬间,也有可能给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洗澡前要准备好一切。
虽然大家可能每天都在洗澡,但洗澡的学问却一点都不简单,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不要盲目,快来了解一下,洗澡究竟有哪些讲究,你有没有进入雷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