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孩子念书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研究和各路专家都已经说过。许多父母因此自我告诫不要再强迫孩子念书,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没有任何改变,于是感到担心,又开始要求孩子“快去念书!”父母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那么,如果是这种不强迫、孩子就永远不念书的情况,父母究竟该怎么办呢?
“父母每跟孩子说一次“快去念书”,孩子的偏差值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日本育儿教育名师石田胜纪说,这当然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这么说是为了让做父母的实际体会强迫会对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实际上有很多案例都显示,一旦父母不再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开始主动念书。不过,另一方面也有案例发现,有些孩子即使父母不再要求,他也不会因此变得主动念书。
孩子完全没改变的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孩子过去没有养成“ 自己的事自己做 ”的习惯。
因此任何事都要父母代劳,吃饭是父母准备好、收拾好,衣服也是父母折好,房间也是父母打扫。这种孩子只要不念书,父母就会像警报器一样告诉孩子“ 快去念书 ”。
不仅如此,有时候甚至父母都安排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孩子却是一直在玩。
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 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对于念书这种分内的事就比较有可能会主动去做。假使没有从小养成孩子习惯,即便父母不再要求孩子“快去念书!”,孩子也不会马上就有所改变。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所处的环境除了念书以外,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特别自律的孩子,否则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这时候就必须让有趣的事物从环境中消失,或是让这些事物的取得变得很麻烦才行。
当然,如果孩子可以自律就没这些问题了。但首先还是必须先“改变环境”。以上是造成孩子无法改变的二个原因。了解原因之后接下来才是重点,也就是该怎么解决。
两个解决对策的方法
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基本上只要依照上述提到的原因“反向操作”就行了。
- 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
不强迫孩子自己做,而是慢慢地让孩子在不觉得被强迫的状态下自己做。不过这其实也有一套话术。
“快点做 ”、“动作快一点”,只会让孩子产生“ 被指使→去做 ”的条件反射,必须尽量避免太常使用。
相反地,可以试着利用以下的说法,“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喔!”、“不要造成别人的困扰!”这种诉诸道德伦理的说法,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道理正确,所以孩子无法反驳。
2 .隔绝会妨碍孩子念书的事物
就和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快去念书”一样,孩子“身处在可以念书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如果环境会妨碍孩子自律性地念书,例如随手就能拿到漫画,或有电玩可以玩的环境,只要父母不强迫孩子念书,孩子就愈不会念书。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 除非摒除会妨碍孩子切换成念书模式的【要因】,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
开着电视没关,或是家里有兄弟姐妹在一旁吵闹,都会造成孩子无法切换成念书模式。因此首先请营造一个念书的环境。
假使家里实在没办法营造念书的环境,到图书馆或学校、学童保育设施(日本针对白天家里没照顾的孩童给予课后照顾的设施)念书也是一种方法。总之,就是远离会妨碍念书的环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