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多数人都想扼住命运的咽喉,但咽喉却总是被命运扼住。
人这一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是有限的,在临终前回顾一生,会骤然醒悟——原来那一刻就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时间具有一维性,无法倒流,错过了便只有错过,人类无能为力。
但年龄尚小的人们应该把握住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
小时候,儿童总是被父母和社会保护的对象,虽然是被保护,但也限制了儿童的行动,使得儿童无法发挥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特别是对于偏远山区、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因为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和父母能够生活得更好,这样的期望较之于那些生活优裕的孩子来说要强得多。
学习改变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考的严格和公平性。
通过身边无数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出身寒微的学子通过高考可以去往大城市生活与工作,见识更多的世面,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大学期间或者成年早期。
这一阶段是很多人开始考虑未来的时机,即使是那些没上大学选择外出务工的人们也是如此。
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觉自己还太小,不能承担生活中的很多压力,也不敢作出人生的重大选择。
因此同一性延缓到成年早期,这是人们作出重大决定的时期。
成年早期上承青少年期,后启人生奋斗的黄金年华,如果此时能够明确人生目的,对自己想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有一个清晰的设想,那么今后很多年都将会围绕这一设想展开。
虽然可能遭遇一些变故导致初心不再,但心中的火种却自始至终都不曾消失。
有些人希望能够过上优裕的生活,于是他们提升学历、提升工作技能,或者考公务员,并且把握住一切的升职加薪的机会,这使得他们进步较早,而且能够迅速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推动着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
有些人希望这辈子是轻松闲适的,认为人生在世须尽欢,但却没有搞懂怎样的才能实现自由的生活。
很多人整日处于迷茫中,甚至提前开始享受生活,以至于当他们到了成年中期之后,发现自己与身边的人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是思维混乱的一类人。
有些人希望能够单纯地学习知识,希望以后能够参与科学研究,为人类知识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类人具有远大的理想,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失败而气馁,长远导向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生活充满了动力,高效率、高节奏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总之,在成年早期这段时间,命运的车轮再度开始转动,很多年后人们回望这段时间,会发现不同的选择指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第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对时间的领悟。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年轻人总认为自己处于人生的早晨,认为自己最大的资本在于年轻。
如果用一个秒表计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淌,速度快得无法想象。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辛苦的生活总让人感到度日如年。年轻人们沉浸在娱乐带来的快感中,时间飞速流逝,生命迅速消耗,但他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因为时间在生命尺度上几乎微不可查。
但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则不同,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效率也有严格的要求,于是他们会感到时间是如此的紧迫,以至于像是在飞速流逝。
不珍惜时间、没有认识到时间重要性的人往往抓不住机会,也改变不了命运,因为改变命运就是在追赶时间。
如果人们把一天的活动内容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会发现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但很多人却意识不到,即使意识到了也无动于衷。
人这一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三次,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成年早期对人生的规划,第三次是对时间的领悟,这些机会或许稀松平常,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
《三体》中的智子说过:生存被人类认为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人们总以为机会很多,实际上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ersonality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