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出一些不经过思考的话语。其实这种话语,本身来说就是互相伤害,尤其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总会留下伤害。
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才会听话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反而会导致孩子产生内向、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容易产生恐惧
父母总吼孩子,对于胆子小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恐惧感,慢慢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做事胆小、畏惧、缺乏自信等。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的孤僻、冷漠、不爱说话。
2、 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长总对他们大吼大叫的,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久了,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性格上也会变得暴躁,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大叫。比如,我外甥女,要上学的时候,看到时间就一直催你送她去,不管你有多忙,就是一直叫,电话一直打,脾气很暴躁。而且很多时候买的水果,她总要先拿着,不让别人动,你一动下就和你急。已经不是最早的时候那个开朗、大方的性格了。
3、容易缺乏梦想
梦想是人类最大的驱动力之一,一个怀揣梦想的人才有可能会成功。而儿童期被父母大吼大叫、严格管教的孩子,从潜意识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也丧失了最强梦想的兴趣。一个失去梦想的孩子注定一生都会生活在一个平淡。
面对父母经常的大吼大叫,孩子会觉得得不到尊重,严重的还会内心充满恐慌、清晰不稳定,逐渐就会成长为一个胆小、内向、暴躁、孤僻的人,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对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种具有震慑性、权威性的行为,凡事要好说好商量,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性格缺陷。
父母应该用这几个办法来补救:
1、学会尊重孩子,并懂得换位思考
我的那位大学同学小王当时觉得孩子还小,不能有记忆,即便对他们大吼大叫,以后也记不住,抱着这样的心里,小王就放松了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其实不然,即便他们年纪小,但是也会有自尊心,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孩子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
2、在给予孩子批评的同时更要注重鼓励
我们小的时候最讨厌父母说的话应该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既然我们自己非常讨厌这句话,就不应该用它去伤害孩子,否则孩子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久而久之开始懦弱、自卑,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都会恩威并施,孩子做错事时可以批评,但是有进步的时候也要积极鼓励,既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爱,又让孩子明白是非有度。
3、陪伴孩子时尽量和颜悦色,给予其安全感
既然小王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是不对的,那就要主动去改变,要尽量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要想挽救,就要多陪伴,陪孩子玩游戏,努力进入到他们的世界,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你也要和颜悦色,告诉孩子没关系,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
教导孩子,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孩子的话语就是他们意念间的转达,稍有一点差池,就可能会让孩子坠入深渊,所以,纠正孩子错误的语言,摆正孩子的意念,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建议家长要抓住这个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只靠家长的一己之力似乎是很难完成的,这时家长就可以利用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类的绘本,让孩子从绘本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有意识的去配合父母。
有趣的图画,轻松引起孩子注意力,孩子自己也爱看。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绘本帮你立规矩的同时,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套我女儿正在看的儿童精品绘本。全套共10册,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孩子幼时是教育的关键期,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将来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才能取得成功,一个好的性格,与人品是千金不换的!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