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的消费观念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在以前,家长都会把钱花在实处,比如吃的东西上。但是,现在只要家里不是太穷,家长都非常愿意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并且称之为“投资”。家长舍得为孩子买买买是好事,不过有时候买错了、花错了钱,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反倒是,家长该抠门的时候抠门,该舍得的时候舍得,对孩子才更有好处。
父母在这4个方面别太节俭,该花的钱不能省,孩子长大会更优秀
1、孩子的零用钱不能省。
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个记账本,上面记载着孩子们零用钱的明细账。“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周岁以上,每周3美元。”洛克菲勒要求每个孩子对自己的零用钱,要做好消费计划以及消费记录。到下次发零用钱的时候,运用合理的孩子会有额外的奖励,所以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精打细算和理财。
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零花钱,怕孩子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但是,孩子外出上学,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身边的朋友大多数都会有零花钱。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零花钱买一些学习用品或者小玩具。自己可以支配零钱,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所以家长总是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即使什么也不缺,也很容易自卑失落。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应该给孩子适当的零用钱。钱是生活的必需品,早点让孩子接触金钱,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给孩子零花钱不要太多,教会孩子管理和合理支配零用钱也需要家长细心引导。
2、孩子穿着方面不能省。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不是觉得二宝穿大宝的衣服是理所当然的事。在大人的眼里,或许这是一件不起眼的事,但是孩子会觉得这是对自己很不公平的待遇。妹妹经常穿姐姐的旧衣服,会觉得自己低姐姐一等,产生自卑的心理。
所以,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公平对待两个孩子。特别是不要给孩子穿性别差异明显的旧衣服,弟弟穿姐姐的衣服,妹妹经常穿哥哥的旧衣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培养孩子见识方面不能省。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经济压力不是特别大,家长还是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家长带孩子到外面看一看,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阔孩子的眼界。
带家长孩子旅行,不是让孩子看看这么简单。在出发之前,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了解一下目的地,让孩子心生向往。在旅途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孩子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并且做好记录,培养孩子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习惯。
4、教育支出方面不能省。
一个朋友的女儿即将面临中考,河北的重点高中竞争非常激烈。朋友说,他在孩子刚刚升入初中,就开始准备孩子升高中的费用。好一点的重点高中,一分之差都可能要拿几万元的学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上个高中要拿这么一大笔钱,但是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鹜。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不断在提高。80后、90后父母相比较上一辈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投资。读书是不是唯一的成功途径?可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实是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削减的。
物价在不断上涨,教育费用同样也在不断上升。孩子的补习班、兴趣班费用,占了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教育投入看似没有明显的收益,但是这些却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教育支出还是不能省的。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李玫瑾教授推荐的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这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羁绊。
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69.9元全套10册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7块钱,不过就几根棒棒糖或者一顿早餐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过就忘,可孩子从绘本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有需要购买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以下商品卡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