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劲爆的事情,无非是中芯国际的76亿美元项目。
7月31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其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将共同成立合资企业。
该合资企业将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首期计划最终达成每月约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二期项目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适时启动。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注册资本金拟为50亿美元,中芯国际出资拟占比51%。
简单解析,76亿美元砸进去的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28纳米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
通常的理解是,纳米数字越小,代表技术越高端。
28纳米的技术,当然不是最新科技,但确实最广泛使用的技术。
下面是一段简单科普:
半导体行业龙头已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实现16nm、10nm及7nm制程的量产。中芯国际在2019年才实现14nm制程产品的量产。据IC Insights统计,2018年度行业龙头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59%,中芯国际占6%。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芯国际为何还要加大对28纳米技术的投入呢?
为何不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更先进的14nm?
答案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半导体技术更快进入主流市场。
我们来看一下中芯国际在回复监管问询的时候的回答:
中芯国际之前在回复证交所质询时表示,28nm相关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除用于28nm制程晶圆代工外,还可通用于40/45nm制程、55/65nm制程、90nm制程等28nm以上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
28nm上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收入占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远高于28nm制程产品所占比例。于报告期内,40/45nm制程、55/65nm制程、90nm制程等28nm以上制程的总体毛利为正。
说的更简单易懂的逻辑。
中芯国际,要赚钱,就要在成熟工艺28nm上加大投入,同时兼顾中国更大的市场需求,40/45/55/65nm的市场。
说难听点,拼技术积累,暂时是跑不赢台积电的, 技术积累差距太远。
但中国市场依然有非常大的需求,针对成熟工艺但技术要求不高的订单,市场广阔
做好28nm市场,既能把国内的市场全部吃下,还能积累工程师能力,为赶超台积电做准备。
这像不像当初华为的策略。
对的,一模一样,曲线救国,高端做不了的,先把中低端份额全部吃下。
未来28nm的市场,中芯国际只怕再无对手。
说了这些逻辑,还是要落实到市场。
那怎么玩?
答案很简单,除了中芯国际本体,还有他的各路供应商。
尤其是:设备商。
关于设备商的解析,可以见之前的分析。
开年迎来超大订单,这个板块不再是题材炒作了
这是我在今年年初写的,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的订单解析,现在股价早已上天。
那么这76亿美元投入之后,相关设备商可以拿到多少订单呢?
留给大家琢磨,不能买科创版的,应该也有机会分一杯行业盛宴羹!
祝大家继续在科技股核心资产上躺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