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曾说:孩子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因为前行的路上,除了鲜花和掌声,还有失败和泪水,但也需要面对挫折有越过去的勇气。
1
前些天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常州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冲出教室,翻越栏杆、坠楼身亡。
才上五年级啊,花一的年龄,为何如此轻率的、决绝的抛开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天天来接她的奶奶、还有她朝夕相处的同学们。
女孩身上究竟发什么难以承受之重。
也就是说小女孩因为一篇作文,被老师点评负能量,让其修改,小女孩受到批评无法接受,然后悲剧发生了……
看了报道我内心有说不出的沉重,难过、惋惜,痛心。我不想说是老师的错,还是孩子的错。我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为何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动不动就轻生。稍遇打击就崔毁了她的生命?
却不知如何去应对,如果是这样,就算你现在不自杀,未来遭受重大打击时,依然难逃厄运。因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并非想像中那样,都是一帆风顺。
记得我读初中时,一次语文课上,有一位同学没有记笔记,老师直接当着全班同学讽刺挖苦的说:“你好聪明啊,全班都记笔记,你都不用记笔记?全世界就你聪明。”说实话老师说这句话对学生伤害真的很深,但那学生并未因为老师的话去死,反而更加努力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而现在的孩子正是缺乏这块教育,父母们都怕一不小心伤害了孩子内心,孩子也体验不到受挫的滋味,当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呵护环境,就会感觉特别受伤,困为在孩子心中,父母一直认为自己什么都是行的,自然内心是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
2
复旦大学钱文钟教授曾说过,我们的教育不能一味对孩子让步,除了鼓励,还有惩戒。
然而现在大多数孩子,既说不得,又骂不得,更别提打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怕孩子受伤,心理无法承受。
然而家长百般呵护,只能让孩孑在外面很无助。
邻居小丽快四十岁才生了儿子,因为中年得子,甚是宠爱。那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所有的要求也都是一一满足,小小年龄一不如意便扔东西,一次去他家亲眼目睹:他妈妈不小心碰翻了他搭的积木,孩子上去对他妈拳打脚踢,而他妈妈还向他一个劲赔不是,才平息了他儿子心中的怒气!
其实幼小的孩子也懂得,你退一步,他进一尺。毫无原则的爱会让他有恃无恐。
也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最后那孩子在上高中时便与同学关系格格不入,经常与同学起冲突,老师找他父母,但父母根本管不了孩子,最后孩子被校方劝退,而孩子却得了抑郁症。
这样一个被家长宠着的孩子,为何落得这般境地?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毫无原则的宠着孩子,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外面世界也并非都是和风细雨,父母怎么把自己孩子当宝,别人不会以你为中心,也不会考虑你个人情绪,那么问题来了,当他受到一点外界打击时,很容易崩溃,立刻失去了心理承受能力。因为他在家里从未受过任何委屈。
有一句话叫做: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孩子也一样。
3
现在有个教育流行词:叫快乐教育,顺应孩子天性发展,孩子天性好玩,也不懂如何把握尺度,你敢放任自流,他便自流放任;你若严苛了点,便又打击了他的自信心,那就多鼓励!可如果你不鼓励了呢,孩子会不会失去主动性?一遇挫折便自暴自弃。看到没有?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孩子各自不同,你只能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加以引导,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巴顿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达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入谷底的反弹力。
钢琴家郎朗,这位天之骄孑的学琴之路异常艰辛,他爸为了培养他辞掉工作,去北京租一间条件很差的房子,想省点钱,让郎朗跟着北京音乐学院顶尖老师学钢琴,而教他的老师根本看不上他,说他不具备弹琴天赋,而他在比赛中又没有拿下名次,那段时间是郎朗人生至暗时刻。他很痛苦,也很绝望。一度拒绝练琴。
而此刻郎爸又逼着郎朗练琴,并对他说要么继续练,要么从楼上跳下去,那一次郎朗哭的很伤心,但哭过之后,他重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坦然面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以惊人的毅力与决心继续苦练钢琴,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站上了世界的舞台,成为一名顶级钢琴家。
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
4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未来接班人,面对国家局势的内忧外患,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局势,考验不仅仅是有才能,还要具备非凡的抗压能力,此时孩子的挫折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怎样让孩子具备这样能力呢?
小娟是一位心理老师,她的儿子正上初中,然而她却很少为儿子操心,当问及她是如何育儿时,她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给孩子挫折教育,有一次她与儿子下棋先让他赢再让他输,儿子当时就哭了,说再也不和她下棋了,她并没因为孩子哭闹,让孩子继续赢,而是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人永远是常胜将军。
并鼓励他再试一次,从此孩子心里就有一个能赢的起也输的起的观念。小娟说孩子刚学走路期间,儿子摔倒就伸出小手求助,而她并不去拉他,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两三岁时让孩子尝试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克服的,她决不帮孩子做。在她家允许孩子犯错,她认为孩子在犯错的同时,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也磨炼了孩子的意志。
而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高,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也自然失去了尝试新事物的兴趣,因为孩子总担心自己做不好,被家长责骂,久而久之就不敢挑战新事物了。对于孩子学习方面小娟也很随意,从不把分数看作唯一,只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为自己读书,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自己没做好那就自己承担后果。她说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引导下,孩子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借口。这样的孩子特别自律,目标也特别清晰。自然也有了抵抗外界风雨的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接受赞赏的同时,也能经得起批评,愿悲剧不再上演,愿每个孩子都有颗强大的内心。健康成长,珍爱生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