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元素,而是化学周期表中17种元素的总称。由于稀土应用广泛,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因此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凭借着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耐热特性,稀土被各国当做战略性资源,广泛的用于民用与军事领域。其中,美军“爱国者”导弹、“战斧”巡航导弹、F-35五代机的制造都离不开它。
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近期在中国与洛马公司产生不同意见后,却将今年稀土开采总量的控制指标定为14万吨,较上一年增长了6.1%,是有史以来的最高配额水平。从供求关系来看,产量的增加,将会导致价格下降,有利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购买者。如此一来,这与初衷大相径庭。外界纷纷表示疑惑,中国增产稀土背后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从相关资料获悉,全球稀土总储备量为1.2亿吨,中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约有4400万吨的储量。相比于中国,其他国家的储量较少,全球稀土资源供应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元化格局。中国不仅稀土储量多,也是主要产出国。这得益于“稀土之父”徐光宪,带领国内科研团队成功克服稀土分离难题,完成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出口大国的转变。在2018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到全世界的67.65%,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
目前,中国从稀土开采、运输、提炼、加工都能独立完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业链。反观其他国家,基本上只停留在原矿开采阶段,并没有相关分离的技术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坐不住了,在2016年发布了一份关于稀土的材料报告。按照报告估算,美国若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至少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才能建成相关产业链。
有专家分析称,中国之所以继续增产稀土,正是为了让稀土价格下降,从而阻止美国培育稀土产业。因此,中国在短期内并不会打出稀土这张王牌,而是会优先用价格战狙击美国稀土企业,并将稀土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战略物资加以长期保持。受到价格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美国要想建立稀土产业链,难度极大。如果最后中国赢得这场稀土战争,那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命脉将被我们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