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圆明园被毁是中国抹不去的伤痛,北京名胜古迹众多,每一个景点都让游客们惊叹不已,可是当看到圆明园那一地的断壁残垣,心中只有无限的痛心,看到屏幕上圆明园复原图,上面的建筑是何等精致恢弘,若是它还在,若是还能让世人再看上一眼,所有人都会为它的瑰丽而折服。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了这座园林,当时圆明园内只有几名太监,根本无法阻挡来势汹汹的侵略者,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大肆进行抢劫和破坏,圆明园内能带走的东西通通带走,带不走的就砸掉,临走前更是一把大火将圆明园焚烧殆尽,如此野蛮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当年英法侵略者到底掠夺和破坏了多少珍贵文物已经无从得知,实际上有的文物已经不能单单用价格去衡量,从文化艺术、人类文明方面来看,他们属于无价之宝。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烟雾覆盖了整个北京城,三天之后,世间再无圆明园。
如今圆明园内许多文物都流落在海外,比较知名的便是圆明园十二兽首,这些年通过国家和民间收藏家的努力,有些文物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家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并且对于那片废墟,国家也一直抱有希望,先后进行过好几次考古挖掘,尝试修复。只是圆明园实在太大了,至今还没有完全勘探完毕,只对部分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工作,而专家们也确实在这其中发现了意外之喜。
一、保护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对圆明园的遗址的保护工作就提上了日程,首先做的就是恢复园内的绿植,至于为什么从绿化开始,原因自然是当时国内百废待兴,这项工作是比较简单好做到的。而且绿植看起来生机勃勃的,也让这片废墟看上去有了几分生命力。
中间又过了几十年,直到1976年才正式成立的圆明园管理处,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圆明园遗址会有系统的保护整修人员。从那以后,圆明园便陆陆续续的向游人开放了,其中还有许多的学生,来参观圆明园不仅仅是为了残余的风景,更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曾经的教训。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发展逐步稳定,有时间也有能力对圆明园进行考古工作了。
二、考古
1996年圆明园考古修复项目正式开始,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加入了这个项目,虽然圆明园被毁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可是专家们还是充满了信心。专家们怀着希望开始初步工作,他们清理的一场仔细,哪怕一个瓦片也会掀开来看看。
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从1996年开始,先后三次挖掘,第三次挖掘是在2013年开始了,一直到今年才结束,可以说除去中间短暂的停顿,从1996年至2020年,圆明园发掘工作已经历时24年了,并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值得高兴的是,专门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陆陆续续已经从废墟下找到了五万多件文物,里面有不少保存的还算完整,并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许刚出土的时候还是污渍斑斑,结果一番清洗才发现竟然是件珍品。
三、珍贵文物
当初有人发现了一个石块,凭借直觉觉得这应该是件文物,一开始大家也没在意,毕竟这种事情常有发生,看起来奇形怪状的石头觉得是个文物,结果洗干净才发现真的就是块石头。这次就不一样了,清理完毕后石块上刻的字迹清晰可见,阅读完才知是嘉庆皇帝写的一首诗词。
当然了,废墟下还发现了很多瓷器碎片,毕竟当时英法联军觉得大件的瓷器不好搬运,直接就砸碎了,即使是些碎片,但从上面精致繁琐的花纹还是可以想象这件瓷器当初是多么的美丽高贵。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尊鎏金铜象首,刚发现的时候还是个泥疙瘩呢。
经过半个月的清洗才发现它是如此的光彩夺目,即使过了这么久,大象的眉目还是如此传神。还有一件黄釉琉璃构件,上面有刻着“孔雀牌楼”四个字,这也印证了人们的一个猜想,当时有人认为养雀笼是养孔雀的,只不过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说法,直到这件文物出来才确定是有这么回事的。
到目前为止,圆明园240万多平方米的陆地面积中只挖掘了5万平方米,便是这5万平方米已经耗时这么多年,有了如此多的成就,这让大家对后续工作更是充满期待,未来发掘修复工作仍会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