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
阿富汗,
现在估计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
之前的塔利班, 现在又来了ISIS……
从原本现代化的步调,瞬间转变为落后。
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上世纪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普什图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开战一触即发。
塔利班在1994年以前还鲜为人知。可是那年下半年以来,这支学生军迅速崛起。1996年9月27日晨,被阿富汗学生武装塔利班围攻长达11个月之久的喀布尔终被攻克。
后来,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出兵阿富汗,以打击本·拉登为由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随后,美军与当地武装的冲突引发的各种暴力事件不断,使阿富汗基本生活设施遭受极大破坏,道路受损,电力奇缺,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匮乏。
如今变成世界最危险、落后国家之一的阿富汗,在1970年代末陷入内战之前, 虽然称不上是富裕,然而因为纯朴、平和、自由,宛如人间仙境一般。
上面照片里的两个女孩是Bill的女儿,
这张照片摄于阿富汗的帕格曼公园,
而这个公园在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的时候就已被摧毁。
虽然这样的人间仙境已经不再,然而当时一位到阿富汗工作的美国教授Bill Podlich,用他的镜头纪录下了1960年代的阿富汗。当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的Dr. Podlich,在喀布尔的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在阿富汗的两年时间,他拍下了许多照片。
和现在的满街黑袍不同,
女生也可以穿短裙和其他颜色的衣服上街。
当时的女性可以独自出门,
不用担心会被宗教警察藉故当街殴打,
一辈子活在恐惧当中。
小学生穿着蓝色的制服,
在学校的操场上唱歌跳舞。
女生和男生一样,
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不用穿黑色的长袍,
会有统一的校服发给她们,
而且明文规定,
女生在上中学的时候是不允许穿黑袍的。
Podlich教授在喀布尔的任务,
除了留下这组珍贵的照片之外,
还有教师在学校教书。学校的环境很好,
这些都是当时要成为老师的人,
但是现在这座学校已经不复存在了。
大家每天都晒晒太阳,
过着平静的生活。
还有很多现在无法看到的珍贵场景。
一个男人正笑着做Jilabee,一种甜点。
旁边还有围着的孩子。
一个阿富汗小男孩正给堆成小山丘般的蛋糕装饰。
Bill教授的女儿Jan在伊斯塔利夫。
连接南北阿富汗的沙兰隧道。
正在修路的阿富汗工人,
尽管在工作,但仍然微笑着面对镜头。
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这些迷人的照片展示的是1960年代的阿富汗,与我们今天在新闻中看到的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大相径庭。
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照片来自亚利桑那州的一位大学教授Bill Podlich,他和妻子Margaret以及两个十几岁的女儿Jan和Peg曾一起到喀布尔交换。
他用他的柯达彩色胶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平的阿富汗,当时的阿富汗正大踏步走向更加自由和西化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与塔利班时期的阿富汗形成让人心疼的鲜明对比。
阳光下的乐趣:Jan(左)和Peg(右)在Paghman花园玩,然而这个花园在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前的战争中被摧毁了。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朋友:阿富汗女孩放学。这些女孩和男孩一样受到高等教育,男生和女生都穿校服,但是女生在上学路上不能穿chadri。有能力的年轻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上大学。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耍起来:开心的阿富汗人聚集在大货车上,这个大货车起着便携式大看台的作用。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和平:男人们坐在树荫下放松,俯瞰伊斯塔立夫,这是一个制陶历史悠久的小镇,位于喀布尔的西北方。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家庭纽带:两个衣着色彩鲜艳的姐妹手拉手一起拍了这张照片,周围还有些当地的商人。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这些田园诗般的照片拍于1967年,这位教授当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在喀布尔一所高等师范学院工作。
除了努力与他认识的阿富汗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位业余摄影师还利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看起来很安宁的照片包括男子在外休闲野餐,男孩在阳光下的喀布尔河中玩耍,课堂中女孩的微笑。
还有其他显示这个城市缤纷色彩的照片,比如开满鲜花的市场和花园,傻笑着装饰蛋糕的小男孩。
像很多快乐的阿富汗人一样,Podlich一家也非常享受他们在乡下的平静生活。
购物之旅:Podlich教授的女儿Jan,在伊斯塔立夫之旅中的一笑。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Peg和Jan在喀布尔美国国际学校上课。下课后两个女孩和其他20个学生一起在一位穿着纱丽的印度女性的组织下被车送回喀布尔。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一群年轻的阿富汗人在聚餐,他们在闲暇时间分享茶和音乐。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Podlich教授在喀布尔教书,他的女儿们在这里的一所美国国际学校上学,学校有各个国家的外国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喀布尔工作或生活。
Podlich的女儿Peg指出这些照片对她来说非常重要。
“爸爸拍的这些照片提醒我阿富汗是个有着千年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国度”,Peg告诉《丹佛邮报》的记者。
“阿富汗近40年的战争及阿富汗人民的苦难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揪心。那些勇猛骄傲但是非常有爱心的人已经被可怕的战争打倒了。”
这些照片现在由Peg的丈夫Clayton Esterson保管,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些照片的历史意义。
“许多阿富汗人都在网上写评论感谢这些照片的存在,这些照片告诉他们在33年战争以前他们国家是什么样的”,他说。
加油:加油站中男人站在他们的车旁,你可以看到他们身后的大地景观。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美味盛宴:微笑的阿富汗男孩正在装饰盘子上高高堆起的蛋糕。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水花四溅:男人和男孩们在喀布尔河中玩水、洗澡、游泳。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活动时间:身穿蓝色制服的小学生在操场上随着音乐跳舞。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年轻的阿富汗人在壮观的景色中走路回家。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图为一名阿富汗老师。高等师范学院是个2年学制的教师培训机构。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喀布尔美国国家学校中停着一辆车,Podlich的女儿们也将坐这辆车。现在这个学校早就不存在的,但是校友们仍然用Facebook联系着,并且每过几年就在美国的不同城市小聚一下。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瞭望下景色:金发美女Peg Podlich在刚到喀布尔不久后眺望景色,当地人从她身边走过。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努力学习:Podlich教授教书的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他到这里工作2年。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如诗如画:喀布尔的Shah-e-do Shamsheera清真寺,是城市中心的一个两层黄色建筑。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做饭:照片中微笑的男子正在户外的炉火上做一种名为Jilabee的甜点,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该学习了:一节讲充分流的化学课,泥墙的教室中挂着一块用来写方程式的小黑板。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旅行:带着墨镜的Peg Podlich正在和家人一起坐大巴从喀布尔去巴基斯坦的坦白沙瓦。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这个田园诗般的照片拍摄于1967年,照片中的男子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到喀布尔高等师范学院工作的Podlich教授。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他用他的柯达彩色胶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平的阿富汗,当时的阿富汗正大踏步走向更加自由和西化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与塔利班时期的阿富汗形成让人心疼的鲜明对比。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引人注目:在这2年中他们去了国王山的Paghman花园,在阳光下拍了这张照片。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令人惊叹的景色:喀布尔一个迷人的住宅区,色彩缤纷的树叶将其装扮。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巴米扬山谷的佛像,联合国教科文通过的世界遗产。最大的两个佛像(不在照片里)2001年被塔利班毁了。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努力工作:喀布尔的阿富汗工人在修马路,仍有时间对着镜头笑一个。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喀布尔的阿富汗军队在进行阅兵活动,道路两旁站满了挥舞旗帜的观众。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整装待发:被彩旗包围的一个阿富汗军乐团,全都穿着棕色制服。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位于帕尔旺省的Salang隧道,贯通兴都库什山脉连接南北,是苏联建造的,与1964年开通。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除了努力与他认识的阿富汗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位业余摄影师还利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图片来源:Bill Podlich
而后来慢慢发生了什么?
侵阿苏军的撤退和抗苏武装于1992年春夺取政权后,数百万阿富汗难民渴望重返家园,可是各派武装组织各自占地为王,为争权夺利大打内战,难民仍然是有家不敢归。特别是青年人看到前途渺茫,对那些坚持打内战的大小武装头目强烈不满。1994年,奥马尔等人与阿富汗难民中的伊斯兰学生相结合,并于同年10月在巴阿边界城市基达成立了塔利班。11月初,巴基斯坦一支开往中亚的外贸军队在阿富汗境内坎大哈市被伊斯兰党的武装扣押,塔利班趁机打回国内,不但解救车队,而且扩大了队伍,占领了整个坎大哈市。接着,塔利班一鼓作气攻占了伊斯兰党控制的东南部12个省,兵临喀布尔。1996年9月27日晨,被阿富汗学生武装塔利班围攻长达11个月之久的喀布尔终被攻克。
塔利班控制了喀布尔后,禁止女性工作,还引入了石刑(将犯人买入沙土,用乱石砸死)等令人发指的酷刑;后面就是因为英美联军和基地组织的战争,使阿富汗饱受战争的折磨;
这些珍贵的照片发布在网上后,引起了许多阿富汗人的热议,他们为能欣赏到未经战火蹂躏的阿富汗而欣慰,那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敢奢望的阿富汗。
人们印象里战争所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
不会再有蓝天白云下的雄伟清真寺。
我们也想像不到上图是2001年被塔利班炸毁的
巴米扬大佛遗迹。
回忆里人们穿着干净整洁的T-shirt,
开着漂亮的汽车,
空气中弥漫着自由而民主的气氛。
阿富汗的古代文明没有影像记录,
我们只能在图片中想像他曾经的美好;
追求自由从来都不能成为发动战争的理由,
因为一旦开始战争,
美好的东西便从此不再。
我们国家有一句老话,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政权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百姓作为“水”来支持他们,而一旦没有了百姓的支持,这个政权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而塔利班组织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当初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推翻阿富汗王国,就是因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而如今他们之所以面临着失败,就是因为群众已经不在选择支持他们。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提出疑问了,既然当年塔利班已经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何在他们建国仅仅五年之后,就被当地的百姓所“抛弃”了呢?其实几点原因十分重要。
当初百姓们之所以愿意支持他们,其实是和他们提出的口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那时候,正是阿富汗最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国内不仅内战不断,而且还有外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因此,百姓们真心希望有人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助他们逃离苦海,而此时,塔利班组织诞生了。
当初塔利班打着三个口号,一、稳定国家,快速结束战争。二、打击一切贪腐行为,还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权益。三、发展国家经济,努力使国家富裕。可以说他们提出的这三个口号,刚好迎合了阿富汗人们内心的需求,因此这个组织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所以他们势力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然而等他们成功推翻阿富汗王国之后,仅仅过去五年时间,当地的民众就不再继续支持他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塔利班得到政权之后,国家的战争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是扩大了,他们建国之后的五年,恰恰是阿富汗最最混乱的五年,除了内战之外,还有美国的入侵。
其次,从反腐角度来说,塔利班虽然枪毙了很多曾经的官员和领袖,但是掌权之后的塔利班,却因为派系负责,多头领导,导致内部也出现了贪腐的现象,而所谓的平等权利不但没有实现,反倒是越来越不平等。
其三,经济方面就更加失败了,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在不断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当初他们提出的三个口号,一个都没有实现,因此,百姓们对其自然是十分的失望。
五年时间,让阿富汗民众看清了塔利班的真实面貌,也让他们认清了塔利班并非他们的救世主,所以大家开始逐渐的选择放弃,不再继续支持他们。
阿富汗战争时间轴
1996:塔利班控制了喀布尔,禁止妇女工作并引入伊斯兰酷刑,比如被石块砸死或截肢等。
1997:塔利班被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承认为合法统治者。他们现在大概控制了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二。
2001.10.07: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开始轰炸阿富汗,因为他们窝藏了应为911负责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
2002.12:美国部署了大概9700个地面部队,主要追踪塔利班叛乱分子。
2011.05:美国特种部队发现了藏在邻国巴基斯坦中的本·拉登并将其击毙。阿富汗中仍有10万美军部队。
2011.06:奥巴马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其在入侵阿富汗时确立的目标并宣布了他的撤军计划,2011年底撤回10000士兵。
2014.05:奥巴马宣布在2016年他的第二任期结束前撤回所有美军驻阿富汗部队。
2015.10.15:事态逆转,奥巴马表示现在局势非常脆弱,美军不宜撤出。他选不了新的计划,保持现在的兵力在明年继续反恐任务,建议阿富汗人对抗死灰复燃的塔利班。2017年将部队数量减为5500个。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一本《追风筝的人》感动了太多人,胡塞尼以不温不火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残酷又美好,后来翻拍成电影。
也许太多人对阿富汗的印象停留在,战争,恐怖的字眼上。阿米尔和阿桑再也回不到过去,就好像阿富汗也回不到平静的曾经。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那个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明明讲着时代进步,
要越来越幸福。
可阿富汗也许回到过去就已是最大的幸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