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而现在的家长们总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讲道理不停地话就免不了一顿打骂,他们认为这是最简单有效地方法。
但是对孩子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根本对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是“低层次”父母才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不会对孩子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涛涛妈妈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涛涛身上,涛涛出门不带口罩,她就和涛涛讲一大堆的道理,可涛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发小脾气说戴口罩不舒服。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对于涛涛而言,就好似耳旁风一般,一点儿作用也没有。
还有,由于钢琴课暂停了,妈妈让涛涛在家自己跟着视频练习,要保持手感,每天至少要弹奏一个小时,但是涛涛总是看动画片看到没完,把练琴的事抛到九霄云外。
妈妈在饭桌上就开始唠叨了,说:花那么多钱买了钢琴也不弹,总是看动画片,还费眼……涛涛直接发小脾气了,捂着耳朵,饭也不吃了,回自己屋了。
涛涛妈妈这么想让孩子变好,但是孩子却不领情,尤其是对妈妈的说教,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和这位妈妈一样,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到头来只会辜负自己的良苦用心,其实父母这样的做法都属于低层次。
因为在孩子还没有过3岁的时候,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无法分清父母说的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父母给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到了孩子那里,却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在孩子过了3岁之后,虽然这时候的孩子大脑已经发育的差不多了,孩子也具备了基本的分析能力,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又有了叛逆心,如果家长一直在孩子耳边唠叨一句话,是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
等孩子进入青春期,这种心理会更严重,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将不再去听父母的一贯说辞,即便父母说的话是出于好心,都会像“垃圾”语言一般,完全没有效力。
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家长的唠叨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家长要学会审时度势,针对孩子孩子的特殊情况进行教育,而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味的给孩子灌输道理,到最后还埋怨孩子不懂事,这样只会让家长白费功夫,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经常给孩子讲大道理的教育方法属于是“低层次”的教育方法,相反,一些“高层次”的家长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高层次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1.一定要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发脾气时,情绪一定是非常不好的,如果这时家长再去说教,孩子也不会听进去,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如果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再有人来戳痛我们的伤心事,那势必会吵起来。小孩子大脑考虑的事情还非常有限,有情绪在所难免。
父母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你能想和一个带着情绪的人谈话吗,肯定不想,那么当我们带着情绪和孩子说话时,交谈效果也不会太好。
2.学会双向沟通
一味要求孩子听从父母是'命令',然后再用大道理包装是'说服'。不管是命令还是说服,都是沟通的单行道。
当亲子之间的沟通只有单向时,孩子一开始或许会尝试强烈表达不满或顽强抵抗,假使依然无效,就会私下偷偷来或是不想再与爸妈沟通了。
而父母和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双向沟通,这就要求父母需要向孩子说明我们希望他这么做的原因,再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一起讨论如何可以达成双方都同意的双赢决定。
有来有往, 畅行无阻,这就是所谓的双向沟通。
另外,读绘本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好的绘本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且还能帮助孩子从绘本中学到许多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比如这本《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这是一套专门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绘本,一共有10册,十个主题。
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培养孩子十种情绪正能量:自我保护、勇敢、自信、诚实守信、情绪管控、懂礼貌、友谊、分享、自强、自律。每个主题后面都附有“给父母的话”,给父母补充相应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跟孩子相处。
全套绘本贴心考虑孩子生长发育特点,每一个主题故事,都根据孩子的视觉创作,配有精致的手绘插画,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这套绘本采用大豆油墨环保印刷,精选优质纸张,光滑柔和,字迹清晰,全方位呵护孩子,让孩子更舒适安全的阅读。
10册绘本一共才58元钱,算下来每册才不到6元钱,也就俩包子的价格,总共还不到一顿饭钱,就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健全的人格,真的很划算。
高层次的父母都会用适当的办法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更优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