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看待“刀子嘴豆腐心”的呢?
在家庭中,父母常常辱骂孩子:“你真的笨死了”、“我怎么养了这样一个东西”、“是个人都比你强”、“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
夫妻之间常常对骂:“真的是蠢得像头猪,真后悔嫁给你!”、“你他妈的没长脑子啊”、“这德行真像你爹,没出息”、“你妈没教你啊”……
本来是彼此相爱的一个家庭,却总是战火不断,彼此伤害,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语言暴力惹的祸。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逃避责任,给自己按上一个好名声,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
可是,你知道吗?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笨死了”、“真后悔生了你”等讽刺、挖苦贬低的语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自闭、多疑、暴躁、易怒等性格。
经常对伴侣进行辱骂、贬低,会让对方对你产生愤恨、对生活不满,把家庭弄得鸡飞狗跳。
语言暴力就像慢性毒药一样,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我们最爱的人,一点点杀掉家庭成员的自信、乐观、慈爱。
是给自己敲响警钟的时候了,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用爱的语言与家人沟通。
越来越不会说话的我们,需要一种方式,进行训练自己,练习获得爱的语言。
美国马歇尔.卢森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我们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在和家人沟通时,第一步,想一想我此刻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需要。
第二步,想一想,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第三步,想一想,对方此刻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需要。
第四步,想一想,对方为了改善生活,他的请求是什么。
例如,我刚刚在床上换了一个干净的床单,四岁的女儿就爬了上去高兴地玩耍,一会又拿着彩笔在床单上画画,我看到了十分恼火,很想大声呵斥,“不要乱画!再画我就打你!”
但是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想到了非暴力沟通,女儿只是很高兴地玩耍,而我需要保持床单的干净,所以,我说:“宝贝,下来玩,请你不要在床单上乱画,这样床单就不干净了。”
女儿看到床单上黑色的竖线,不好意思地下来了,还给我说:“对不起,妈妈。”我当时还是挺吃惊的,女儿居然知道说对不起。
不过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我用爱的语言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也会跟着学习。
通过反复地练习以上四步,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求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用爱的语言与家人沟通,而不是条件反射地反应,随意地斥责、辱骂家人。
那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呢?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四种元素:道德批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例如,一个男孩特别渴望自己的女朋友体贴一点,他就会批判女朋友“冷漠的像个木头”;而如果他不喜欢女孩子太体贴,他就会批判女朋友“太粘人”。
我们常常以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来评判别人,对他人是不公正的,会伤害到他人,也就蒙蔽了自己原本的爱意。
妈妈经常对孩子说:“人家的孩子学习怎么那么好,你咋那么笨呢!”
妈妈在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就蒙蔽了妈妈最原本的爱心。
家庭主妇常常抱怨说,“我不得不做饭、洗衣服,要不然全家人都要挨饿”。
丈夫常常说:“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不得不上班挣钱”。
这些规避责任的话语,真正蒙蔽了我们的爱心。我们可以试着说;“今天,我不想做饭。”“这个月,我想休假。”
当我们试着不说这些回避责任的话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就会发现我们不再抱怨,家人很能体谅自己,整个家庭都轻松很多。
妻子威胁丈夫说:“你不做饭,我们就离婚!”
妈妈威胁孩子说:“你不写作业,我就不让你吃饭!”
为了达到我们的需求,总是威胁对方去做一些事情,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往往会引发冲突与争吵,孩子还会学着找到制服你的方法来威胁你。
在说话之前,想一想这四个元素,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进行道德批判、比较、规避责任、强人所难。
如果有,一定要及时更正,想一想自己最初始的需求与愿望,然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去抨击、斥责、抱怨他人。
“刀子嘴豆腐心”是不能成为攻击他人的理由的,多多练习以上四步想法与四个元素,学会用爱与家人沟通,一定会收获幸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