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本是同根生,相同又相异——中国和日本封建“女训”的巅峰对决

本是同根生,相同又相异——中国和日本封建“女训”的巅峰对决

导语:女训,顾名思义,就是对女子的训诫。古代女性受到的教育只有女训里的内容,女训在古代女性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现在的社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明清之际是女训的成熟时期,日本女训的极盛时间是江户时代。我们从中国女训和日本女训的发展出发,对比明清时期的女训和江户时代的女训,看一下中国女训和日本女训之间的异同,了解一下两国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对后世女子的教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启迪。众所周知,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发展的根基,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是直接借用了中国的文化。中国女训对日本女训的影响很大,但是两国女训的鼎盛时期在主要教育内容上又有微小的差别。

清代《女四书》

一、女训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历程

1、中国女训的演变

中国十分注重人伦理常,女训则是家庭伦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家和需要一个好妻子才会万事兴"。从古至今,不管是贫寒人家,还是粉墙朱户,对于女儿的管教是非常严苛的。中国的女训随着朝代更替而演变,中国女训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完善发展时期、鼎盛时期。

(1)女训开始的萌芽

据记载女训内容的最先出现在春秋战国的古书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书中都有对女子的教导之词,特别是在周代的三礼《周礼》、《礼记》和《仪礼》中,大量的文字都是关于如何规范女子的行为德行。《仪礼内则》中对为人妇后行为的要求"女子嫁入夫家后,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公公婆婆,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它们都体现出"男女有别",男子和女子的衣服不能互穿;闺阁之内的女孩子不可以随便约见外男;女子最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非要出门时,必须用面纱遮住脸。

媳妇给婆婆端茶

(2)女训逐渐完善

先秦时期关于女训的文章虽篇幅不多,但是已经形成了女训的雏形,有了基本的框架。后代的女训内容都是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发展的。随后,女训沉寂了一个朝代,到了汉朝才开始发展,汉朝到唐朝大约400年,女训内容逐渐的完整丰满。

汉朝时,儒家思想繁荣发展,出现了儒家思想大统一的局面,注重礼仪,传统的礼教是汉朝人民遵守事理的原则,关于女训的经典著作适时而生。西汉刘向写的《烈女传》详细的说明了"男尊女卑、伦理纲常、女子三从四德"的思想,标志着女训已经确实形成了,与先秦时期作品不同的是,《烈女传》是纪传体形式,用优秀的女性示例作为榜样,让女子用这样的典例来约束自己。东汉班昭编写的《女诫》以说教的口吻组成,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对女性说教的作品,两部作品都流传了下来,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女训作品。

《烈女仁智图》

魏晋南北朝,儒家思想世风日下,"独尊儒术"的说法逐渐被淘汰,束缚女性思想的规章出现了裂痕。魏晋南北朝世道混乱,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大家族的聚集而居为女训中的"家训"提供了发展的良机。这个时期关于女训的代表作是《颜氏家训》,从内容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女性的要求变得宽松,思想上的禁锢也不那样严苛,女性自由了许多。

接着,隋唐时期的女训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接着发展,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女训作品。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礼制混乱后,隋唐的统治者更注重于对礼仪的管制,因此唐太宗的皇亲孙氏编撰了《女则》,此书当时广为流传,好多名门望族都用它作为教育女子的范本。同一个阶段,陈邈的妻子也编著了《女孝经》,随后,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还有一本由宋氏姐妹写的《女论语》,这本著作和以前的教本大有区别,它以通俗易懂的四字歌一样的语言道出了女性该有主见,指出女人的立足的根本是自身的清白和贞洁,清则身正,洁则身荣,不需要一味地遵从丈夫,觉得不妥当时,适时的提出不同的意见,《女论语》里面包含的思想和当时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贞观年间,虽然"男尊女卑"的思想没有改变,但是女子还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唐朝时女子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王朝内算是最高的。

《女论语》和宋昭

此后,关于女训的文章形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例如诗歌、书信还有记载下来的语录也成为了女训的一种形式。虽然女性的地位是从宋朝开始下降的,但是受唐朝开放思想的影响,宋代女性的地位和唐朝的女性地位不相上下,宋朝的女子和男子一样有继承权,甚至有自主的离婚权,当时袁采在《世范》中多次表达了他对女性的同情,说:"因为信奉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结婚以后夫妇同心,如果女子遇人不淑,那岂不是害了她一辈子。所以才会有"和离"的说法。宋代的官宦世家还特别注重深闺的教育,家里的女孩子可以随着哥哥弟弟去书斋读书,教导女性自尊自爱,勇敢无畏,点茶、管家、管账样样精通,培养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宋朝夫妻

(3)鼎盛时期的女训

在宋代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中国女训达到了巅峰时期。当时女训的文章出版和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闺》和《古今烈女传》后来都被收录到日本的《女四书》之中,可以看出宋代时女性教育发展空前繁盛的状态,值得一说的是,明清时期下层的人民也有女训教本。底层人民的条件虽远不如富人那样优越,但也出现了一大批适合贫苦人民的教本,代表作有《闺训千字文》和《绘图女儿三字经》,它们的内容都浅显易懂,并且配有插画,在下层社会广为流传,使贫困人家的女子也有机会接触到教育,这是历史的进步。

清朝时,大量的外国文化进入中国,近代的女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清朝的女性有了"女权"的意识,想要推翻"三纲五常"的女训,接着又有各种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之后,就提出了"解放女性,维护女权"的口号。

《闺训千字文》中重修的插画

2、日本女训的发展历程

日本女训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程。

(1)日本女训的出现

中国女训在宋朝时传入日本,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因为当时日本处于"平安时代",历史上这个时代的男性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以"入赘"的方式结婚的,女性在家庭的地位要更高一些,中国的女训自然是不适合日本的国情的。日本女训思想的苗头产生于镰仓时代,在镰仓时代,武士阶级掌管国家,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武士一般都是男性,这样一来,日本女性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威胁,日本的婚姻方式变为了女性嫁给男人,到男方家庭生活,女性做家庭主妇,女性慢慢地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男性教育女性的念头开始冒出来教育女性的书籍大多都是关于女性的日常打扮,气质培养的方面,但是这已经出现了女性正在失去自己,安逸于成为男人的附属的现象。

江户时代丈夫与妻子的合影

(2)女训在日本的巅峰时期

女训在江户时代得以繁荣发展。公元前五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的古坟时代,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经过了一千多年,儒家思想盛行于江户时代,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江户时代的封建社会采用的是等级制度和家制度,因为社会制度的变化,日本人很快也接受了女训。江户时代初期日本人把中国的女训书籍翻译过去直接引用,然后按照中国女训的书籍的开始仿写,无论翻译还是仿写,都包含中国女训的核心思想。到了江户时代的中后期,开始加入一些日本元素,加入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其中《鉴草》和《女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人在写女训书籍时会加一些图画,语言尽量简洁易懂,江户时代后期,女训就难以找到中国女训的影子了,江户时代的女训文章中《女大学》是最受欢迎的。

(3)日本女训转型

明治维新后,日本女训走向了下坡路,开始转为"新女学"。明治维新后,为了经济发展和使国家强大,日本开始效仿更为先进的西方国家,传统女训的思想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尽管期间一再地发表杂志和书籍告诫女性遵从"三从四德",但是作用并不大,西方开放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观念,女子教育开始慢慢转到校园,出现了女子学校,最后,传统女训被人摒弃。

明治维新后留学的日本女学生

二、中国和日本女训巅峰时期的内容

1、中国明清时期女训内容

关于孝顺顺从。到了明清时期,女子更是把孝顺顺从奉为金科玉律。未嫁的女儿,在家里要爱护姐妹,顺从父亲兄长,尊敬爱戴父母。嫁入夫家,一切都听丈夫的意见,把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来对待,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要求已为人妇的女子必须把公婆的吃穿用行伺候得舒舒服服,不得有一点怠慢,一切都要顺从着公婆,不然就是不孝。儿媳妇的地位如此低下,多年媳妇熬成婆后可能会变本加厉的对待自己的儿媳妇,造成了恶性循环,恶婆婆就是从明清时期开始成婆婆的代名词。

这一时期女训的书籍中收录了很多正面教材供世人模仿,《闺范》中有一则陈寡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她刚嫁入夫家没有几年,丈夫就应征入伍了,死在了战场上,她母亲劝她改嫁,她以上有婆婆,膝下无子,无人照顾婆婆为由,拒绝了母亲,一直尽心尽力的奉养婆婆,为婆婆养老送终,这是"孝妇"的典范,汉文帝刘恒听说了她的故事,当即赐予她黄金万两,并且加以"孝妇"的封号,以此激励妇人学习陈寡妇的孝顺。

《闺范》

关于贞洁。无论哪个时期,女子的贞洁都是重要的,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和男权主义到了顶峰,女子完全变成男子的附属品,对于女子贞洁的要求变得更严苛,这一时期关于女子贞操的观念发展到了极致。女子嫁人前必须是清清白白,女子的贞洁必须是丈夫独有的,明清时期的女训大都是在强调贞洁,"烈女不侍二夫、从一而终",即使是丈夫中途去世了,也不能做出违反"三纲五常"的事情来,严守自己的清白,甚至有为丈夫殉情的要求。贞烈女子会被竖贞洁石碑,而失去贞洁的女子不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被千万人唾骂,还有严厉的酷刑。明清时期贞洁观念有一些变态,把女子牢牢地束缚在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毫无人权自由的大网中,因为这变态的要求,许多妇女被毁了一生,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在明清的女训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成分——延续香火。明清时期的《闺训千字文》和《闺门女儿经》对于传宗接代的要求更为具体,生儿育女是女子的职责,在生孩子前,一定要戒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生出来的孩子才会健康机智,生不出孩子的女子被婆家嫌弃,需要再娶一房来延续香火,执意不让丈夫再娶,就是罪大恶极,罪不可赦。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可能会被毫不留情的休掉,不然就是在婆家唯唯诺诺的生活,可怜至极。

明清时期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子会的东西多了就会学坏,当时的人更注重女子的"德","才"是可有可无的,最好是没有,才会好管教,可是男人喜欢有才情的女子,这些女子大多都流落于烟花之地。因此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有才女人多轻贱"的说法。明清时期盛行妓院,但是里面的女子并不都是靠出卖身体为生,许多男人去那里是为了吟诗作赋,来抒发才情。

青楼女子弹箜篌

2、江户时代女训的主要内容

江户时代的女性也被要求顺从公婆。和清明时期不同的是,江户时代的女训对妇人孝敬公婆的要求更高,江户时代改编的《女四书》这样说"女子在家时需尽心尽力的孝敬父母,出嫁后,虽然是丈夫家的人,但是父母毕竟不是亲生父母,所以,对待公公婆婆要更用心,比对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

江户时代对女性贞洁的重视程度高于日本的其他时代,特别是武士的妻子和女儿,如果遭别人强迫无反击之力时不切腹自尽是一个很大的耻辱,出身于武士家族的女儿从小就开始习武,特别是对于切腹自尽刀法的练习。日本女训《女大学》中提出:"为所嫁之人守护一生的名节,才是遵守妇女道义的做法,《女实语录》也说:"贞洁烈女的名字会流芳百世"。江户时代只是强调女性的贞操,并不像中国明清时期那样病态的要求。

武士家的女子

江户时代并没有像明清时代那样执念于血脉的延续,传宗接代,江户时代的家族法制更注重于家业。只要是有能力,品德高尚,即使是养子,也可以成为家业继承者,这就是江户时代好多家族即使有儿子,也会出现养子或者女婿继承家业的原因。江户时代家族选择家业继承者的重要要求是能力和品德,并不太在乎是否是血亲,这也是江户时代对贞洁要求没有明清时期苛刻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明清时代,江户时代对女性有才的态度开放许多,他们并不认为女子学识多了有什么不利之处,反而肯定有才的女人,有才能、有知识的女人才能更好的辅佐丈夫,使得家业兴旺,江户时代的女子大多都可以独当一面,帮助丈夫打理家里家外,在江户时代的日本既有才又有德的女才会更受欢迎。

养子继承铃木集团

三、两国鼎盛时期的女训对现在的影响

1、对现代女子教育的正面影响

现代的女性越来越"男性化"。从近代以来,女性的地位一直在提高,从刚开始的可以迈向社会工作,到现在的可以男女的社会角色可以互换,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样造成了许多的问题。对待男女地位平等、教育平等,这是无可厚非的,忽略了对女性单独的教育,女性担任的角色要比男性的多,自然受到的问题更多,例如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这些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事情,婚后很可能会搞得一团糟,这时用女训中的关于家庭伦理的处事方式结合现代社会的思想来教导女子,会让事情变得简单不少。

2、对现在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明清时期和江户时代的女训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由于女训树大根深,也对现在的新社会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女训糟粕的部分在一些人的想法中挥散不去。现在有的贫困地区,依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生来就要伺候男孩子,好多父母把女儿当成"扶弟魔"来养育,不让女孩子受教育,即使让女孩上学,也是为了给家里的哥哥弟弟赚更多的钱,一辈子都要为哥哥弟弟生活。落后地区的妇女还会受到丈夫暴力的对待,任意打骂,把女性当作奴隶看待。

放羊的女娃

结语:明清时期和江户时代的女训是女训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它们分别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也有两面性。江户时代的女训是根据中国女训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思想和内容上才会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地方,两个时期的女训都呈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对比两个东方国家女训演变的代表时期,我们不难发现两国女性在历史发展中相似的社会地位,最后又同样有所进步。两个时期的女训对当时妇女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规范了女子的行为和道德,还教会了女子为人处世。现代社会也是需要女训的,去糟存精是我们面对明清时期和江户时代女训的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女大学集》

2、《原本女四书》

3、《家训千字言》

4、《女训唐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54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