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总危险,其根本的治疗策略在于降低升高的血压本身,逆转所有相关危险因素。所以说,降压才是硬道理。而为使高血压的治疗能够最大幅度地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其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治疗策略也随之改变。在降压的同时,也要降血脂、降血糖、降同型半胱氨酸(Hcy)。
一、平稳降压
平稳降压是降压到靶目标值中高质量降压的重要内容,平稳降压主要指:(1)24 h控制血压平稳下降,减少血压波动;(2)抑制血压的晨峰现象,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动态血压研究显示平稳降压与波动性降压对靶器官的保护不同,24 h平稳降压能更好逆转左心室肥厚即保护靶器官。
要平稳降压和控制晨峰现象,应选血药浓度谷/峰比值大于50%且有较高平滑指数的降压药物,以控制服药后18~24h的血压水平。现有的长效钙拮抗药(氨氯地平)、卡托普利以外的ACEI及ARB,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的长效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更改服药时间,早晨服药改为睡前2小时服药亦是实用方法。为平稳降压及控制高血压晨峰,不宜选用短效药物,如短效硝苯吡啶片。
二、早期降压
早期降压要考虑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的干预,研究显示成人高血压界定为140/90mmHg是人为的,理想血压为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Hg即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以前主张生活方式干预。2007年ESH指南认为正常高值(或高血压前期)患者,若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1个亚临床病变、糖尿病或相关临床疾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要尽早降压达到靶目标。VALUE研究结果
提示,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降压(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达到靶目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三、长期降压
高血压是个长达几十年的慢性疾病,对于治疗的长期性要有足够重视,只有长期治疗达到靶目标值才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其他相关的
心血管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越低,心血管危险越低。已经发表的降压药物大规模临床试验,不论荟萃分析(BPLTCC),降压药物与安慰剂对比,或新药 (ACEI或ARB),CCB与老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对比均可见经历几年才有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作用。
四、有效降压
既往许多大型临床试验显示,高血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目前高血压的界定是人为的,心血管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较低的阈值。有效降压治疗的目标应当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的血压下降,取得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危险。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危险下降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达到的血压水平,即靶目标值。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血压级别合并危险因素多少,有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并发症等来评估总危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ESH/ESC2007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水平:所有高血压患者至少降低到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应降至更低,糖尿病、吸烟及高危或极高危患者至少降至130/80mmHg,甚至<120/80 mmHg。
五、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降压药物可分为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药(CCB)及α受体阻断药。除α受体阻断药缺乏长期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外,其他5类降压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长期维持用药。但各类单药剂量治疗降压幅度为10mmHg左右,对大多数患者难以达标,尤其对于高危/极高危患者,其血压靶目标也比较低,难以达到,所以大多需联合2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治疗。而当前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为当今高血压治疗的主流策略。CCB联合ACEI,或 ARB,或β受体阻断药为优化的联合方案被推荐,其中CCB联合ACEI,或ARB,更适合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
但是,光降压就够了吗?显然不够,还必须同时处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1.降压不忘降脂
有确诊心血管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他汀疗法使血浆TC及LDL分别降到<4.5 mmol/L及<2.6 mmol/L,如可能也可再低些,后者为2.01 mmol/L。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心血管病,但有心血管高危险(10年内≥20%事件危险)应考虑服用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片)或天然调脂药(如血脂康)治疗,即使基线TC及LDL并不升高。
2.降压不忘控制血糖
有效血糖控制在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中极为重要,这种患者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糖尿病应将空腹血糖降至≤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至少应<7.0%)。已经断崖式降价的排糖类降糖药,如达格列净,可为首选。
3. 降压还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必需的蛋氨酸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调控及胱硫醚β-合成酶和维生素B6的帮助下,通过两种途径来自我调节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以维持它在体内的相对平衡而不产生对人体的伤害。而如果人体叶酸和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就可能造成血液Hcy的含量增高。
Hcy在人体内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NO代谢障碍,导致大动脉弹性僵硬度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有研究显示,HCY每升高5umol/L心脏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2%~42%,冠脉事件风险增加28%,中风概率增加59%~65%。
2018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定义为Hcy≥15µmol/L。因此,将Hcy和血脂血糖一样,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一旦超标即给予处理。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单片复合制剂如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压的同时,也补充了叶酸。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