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最近讲了这么一件事,我听了很感动,深深地觉得,只要父母足够尊重孩子,孩子真的是听话又懂事啊。
郭子玉是家里的独子,要强的父母千方百计想着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想,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只要他读书好,将来有出息,做父母的就知足了。
郭子玉的确不负众望,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父母虽然辛苦,但是心里甜甜的。前不久,父母的工厂倒闭了,家里一时断了经济来源。
有爱的小团队
四十几岁找工作不是很容易,失业的日子,家里缩减了日常开支。为了不让儿子因为父母失业而受到打击,父母隐瞒了家里的经济变化。所以,郭子玉吃名牌、穿名牌。看着儿子仍然自由快乐,父母也很欣慰。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郭子玉的学习成绩却一点点下滑。期中考试后,老师把郭子玉的父母请到了学校,指着郭子玉糟糕的试卷问:“你们的孩子经常旷课上网,已经耽误了学习!”
认真观察大自然
父母惊讶之极。儿子前几天要求买电脑,他们正筹款呢!没想到儿子迷上了上网!
夫妻两个经过思考,把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又放到了存折里。他们把儿子叫到自己的房间,把存折拿给了儿子看。
爸爸告诉儿子,其实父母已经失业两年多了,父母现在靠打短工、卖苦力维持生活。为了不让他的学习受到影响,才没告诉他。
郭子玉听完表情愕然。
爸爸又说,家里就这点钱了,父母正在寻找合适的项目投资做点小生意,看看你的电脑能不能缓些日子再买?
想象通往未来
儿子先是沉默,许久后,说:“先不买电脑了,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从那以后,儿子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认真,不讲究名牌,每天写完作业后,还会帮助父母做饭,每天晚上都会给妈妈捶背、按摩。
他在日记中写道:看到父母的白发,我觉得自己真是不懂事。从今天起,好好学习,靠我的努力,让父母有关幸福的晚年。
这下,父母明白了!孩子其实很懂事!
这个孩子的改变,在于父母把他当成了家庭里的一员,跟他说了家里的事情,激发了他的责任感。
种花,装扮这个世界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也很琐碎,但却是孩子的成长大事,处理好了,孩子人格品质发展顺利,亲子关系和谐,处理不好,
1.重视作业,但是别把作业挂嘴上
贪玩的孩子想推迟或者不做作业,家长希望孩子积极、准确地做作业。于是,家庭战争便上演了,导火索是“作业”。
“别看电视了,看着电视能做好作业吗?”妈妈一边唠叨一边关掉电视。
”把手机放下,考那么点分,看看书去吧。”玩会儿手机,都能跟分数联系起来。
挡住太阳,我就能工作了
“一个小时之内把作业写完!”家长拿掉孩子手上的小汽车,很严厉地对孩子说。
“我这一天三顿饭伺候着,你能不能在学习上用点心啊。”妈妈常常在吃饭的时候说这句话。
在父母简单而严厉的斥责、管教下,孩子经常带着坏情绪学习,本能地开始抵制,写作业的时候三心二意、消极怠工。
父母要明白,作业是孩子的事情,要少管,非管不可的时候,也要商量的口气,而不是命令。而且,语气要轻松、快乐。
哄着妹妹玩
不妨把以上家长的说法换成下面的形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孩子,你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呀?妈妈觉得写完作业再看电视,你会更轻松。”
“集中精力写作业,估计1个小时就能写完!”
“还是先写作业吧。等你写完作业,妈妈的饭就做熟了!”
如果家长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养成习惯后,就能够自觉写作业。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把写作业时间往后拖延。
我们很亲密
2做旅行计划,让孩子参与进来
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讲,旅行的大部分意义是让孩子见世面,更开心。所以,做计划的时候,孩子会很积极的参与。
把孩子的意向考虑进去,按着孩子的意愿考虑景点,对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稍大一点,旅游、出行事情诸如去哪里、交通方式选择、时间选择、季节选择、酒店预订等就可以交给孩子去打理。这样,孩子在处理这些事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等,促进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收拾垃圾
3.家庭事务,孩子也是重要一员
只有把孩子当成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决策一些家庭事务的时候,父母才会想到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命令孩子做这个做那个。
家里要大扫除了,定在哪天,可以和孩子商量;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买个什么型号什么品牌多大容量的,听听孩子的意见;家里要装修,选择什么风格,问问孩子……孩子参与的事情,孩子就会负一部分责任,在负责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做事情的不容易,做好事情需要努力,对父母就更加尊重了。
父母征求孩子意见的次数多了,就形成了做事和孩子商量的习惯。孩子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价值感提升,会更加努力。
我们很美丽
4.孩子的事情,以孩子为主
孩子的事情当然要采纳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买衣服、买书籍、采购学习用品、报兴趣班、交朋友等,孩子的要求里藏着孩子的认知和期待,父母合理化的满足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使得他们更加快乐、自信。
父母都不能自以为是,剥夺孩子做主的机会。当孩子的想法不甚完美的时候,父母要提出意见,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看热闹,但要商量着来,而不是强行制止。
我在探险
5.搬家,得先争取孩子的意见
搬家带来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使孩子感到孤独、性格自闭,甚至自杀。所以,在搬家这件事情上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只有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了,才有力量应对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安全感的改变。
搬家前父母要给孩子讲述搬家的原因,同时,要帮助孩子和亲密的小伙伴告别,留下并记清楚彼此的联系方式和居住地址。空闲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回到熟悉的地方,去熟悉的邻居家做客。
我们都是小帮手
和孩子商量不等于迁就孩子。父母通过对话、沟通、相互了解等方式与孩子形成可接受的意见或者办法,把孩子的意见考虑进去,让事情按着双方都满意的方向发展。
这是通向民主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等于凡事都听孩子的,无条件地迁就孩子,否则,容易形成“孩子专政”,孩子滋生了霸道、专横心理,就不好了。
#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守护童心大作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