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2020年的高考,赢家还是“小欢喜”们

2020年的高考,赢家还是“小欢喜”们

食人间烟火,写红尘故事



说一个踩踏效应,


不懂往下看




回上海之前,有一个乡亲带着孩子来找我“聊天”。


这次聊天的主题围绕着“高考”进行。


家长很急切,特别想帮着孩子多一些“软实力”,看看能不能被985/211大学“青睐”。


我一一给他分析了艺考,竞赛加分,体育特长,甚至公费师范生等路线的现状,末了,发现最适合小孩的出路还是踏踏实实的做题。


家长越听越心凉,从一开始的满眼渴望到最后骂娘:“这高考不是坑人呢吗!这么下去,农民的孩子以后不就不能翻身了吗!”


我竟无言以对。


还记得这些年大火的毒鸡汤吗?


“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我特别能体会这位家长的心情,所以高考在即,突然想写点什么。就是题目的,2020年高考赢家还是“小欢喜”们。


《小欢喜》是一部电视剧,豆瓣评分8.3分,刚播的时候,没少上热搜。


先说结果。



我说的高考赢家“小欢喜”们,就是上面的乔英子、黄芷陶、林磊儿、王一笛、方一凡和季杨杨。


PART 1.


如果有人问你: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你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但是我想给一个答案: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几年间由成长环境,出身阶级,教育资源等因素潜移默化形成的综合作用结果。


考取了南京大学的乔英子,父亲是北京著名投资人,母亲是春风中学骨干教师。


有人说:“这好孩子都让她妈妈逼出抑郁症了。”


还拉出了《虎妈猫爸》里面的毕大千做反面教材。


我想说,毕大千教育出的虎妈胜男当年读了北京大学毕业进大公司嫁给北京户口的猫爸罗素,事业爱情双丰收。


没有毕大千,没有胜男的今天。


遗忘曲线听说过吗?


我们学习一样知识,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还有21遍法则。


一个“乌鸦”的单词重复21遍才能记住,一个动作坚持21天形成习惯,就这个道理。


抖音里的一个网红姥姥@夏布利岛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典范。



我们来看看化学老师怎么教自己的“欧米伽”小外孙背诗。


制乙烯,

硫酸乙醇三比一

加入碎瓷混一起

液面下插温度计

迅速升温170

排水收集得乙烯



别说是高二,我一个本科毕业听得津津有味。


有人可能会抬杠“这有个毛用”,“小屁孩只会嗷嗷嗷”。


再举个栗子:


这是高考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网络图。


这是一个寒门学子身边的人所能给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他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刷题,背单词,中考的时候可以达到这种水平了。


这是@夏布利岛等的家教。


类比《小欢喜》就是乔英子的妈妈的家教。


你来告诉我,这两种人都接受了12年教育,高考的起跑线真的一样吗?


欧米伽长大了面对高中化学找不到一种“熟悉”的感觉,你信吗?


乔英子到了高中,物理需要它妈妈操心吗?


北大的一个耿直boy说了,现在考上清北的,一半家长父母是做老师,或者一方父母做老师的。


就像很多人吐槽《小欢喜》一样,乔英子又是天文馆双语讲解员,又是玩乐高,哪像一个高三的学生?


你以为所有人的的知识网络,思维的获取都要“衡水模式”吗。


你看看英子家的硬核配置:隔音级别的书房卧室。


不得不说,无论是平常的年份还是2020年,乔英子都会是高考里的佼佼者。


高考誓师大会上,乔英子有底气在心愿气球上写的是自己的梦想“CASA(中国国家航天局)”。
宋倩有底气给女儿改成了“清华北大取其一”,同时要求英子自己补上一句“一定考上700分”。


700分什么概念?经历过高考的都懂得。


PART 2.


季杨杨的父亲是北京副区长。


可是他的舅舅很有钱,生日礼物出手就是一台法拉利。


季杨杨在电视剧一开篇是都快留级的水平了,按照李老师的说法“考不上本科”。


此时距离高考约300天。


这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应该还在季区长如何去学习卡丁车,学习上网,给季杨杨道歉中自嗨,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线索:


请到了北京西城四大天王一对一补课。


这四个老太太有多厉害?


宋倩是她们的学生。


宋倩心甘情愿把英子送去补课,自己退居二线那种。


而季杨杨从认真上四位老师的课到高考,不到三个月准备时间。


可是在电视剧大结局时候,人家凭自己的本事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这不是我想要的,不念)


最后出国去慕尼黑学习汽车专业。


有人说,这扯淡了,三个月就能把高考分数提高200多分?神仙也教不出来。


可是我告诉你,这个可能,完全可以实现。


我2016年在北京曾经做过住家执事(相当于管家)。


主要的责任就是帮主人家濒临中考()的小孩安排补课老师一对一上课。


小孩此时距离中考不到2个月,6科的成绩加起来不到200分,就算对北京教育环境再不了解,也知道这个分数考不上高中。


说句到家的话,可能连好中专都考不上。


但是主人家就是舍得花钱,一天请6个私教上6节课,2个月后考上高中。


你抬杠说人家孩子刻苦努力了。


试问哪个孩子在高中尤其是高三阶段不努力?


你说这个孩子多聪明,天赋异禀。


别自己骗自己了好吗,智障儿童都在特殊学校呢。


寒门学子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骑自行车十年寒窗风雨兼程甩开旁人一大截了。


却不想二代们在冲刺关头坐了火箭。


PART 3.


方一凡是整部剧最亮的颜色,也是整部剧最魔幻的地方。



父亲高级法务,母亲高级财务。


一听就是坐办公室的精英。


他也是个学渣。


高三开学时候他和季杨杨是唯二被认为考不上本科的人。


季杨杨的父亲是谁呀,舅舅多厉害呀,方一凡只是工薪阶层,后来父母还双双下岗。


这时候大家该感觉,这是疫情之后寒门学子的代表了吧,虽然整个高中都不务正业,但在高三拼了一把,也踩着本科线,上了大学。


大家别忘了,他读的叫南京艺术学院。


很多人对艺考学费没概念,我贴个图:


说疫情不会对普通高考生造成影响的,我想试问谁家能轻轻松松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给孩子“试错”?


有几个三线城市或者乡村的孩子学的起“艺术”?


有很多人也diss这个桥段,说是太假。


哪有高三都上了快一半的时候,去学艺术的?


这个和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有啥区别?


我借用知乎答主@Ming Ali有一段精辟的见解:


“北京的踩踏效应太严重了!”


比如一个十条赛道的跑道赛跑,比赛百米,如果有十个运动员跑步,那跑第一名的无疑是跑步最快的,当然也有运气成分,但是实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赛道里塞一百名选手,跑第一的大概率不是跑最快的那个,而是运气最好的那个。

赛道太拥挤,实力受到牵绊,反而是比较会阴谋诡计使绊子的那个人可能胜出的几率大。


考生上百万,一分就可以拉开几千人的排名,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运气,特长加分起到改变命运的比重就被无限放大,


一些对规则细枝末节完全没有意义的琢磨变得很重要,因为当大家实力差不多时,这些细枝末节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不得不承认,方一凡的“运气”很好。


他们的家庭财力(卖套房子一千万)、人脉(他妈认识高考名师,他爹认识季区长)也能支撑得起他对规则“细枝末节”的挑战。


PART 4.


曾经我一直羡慕林磊儿,学习成绩那么好,还有疼爱他的小姨小姨夫。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林磊儿除了学习成绩,一无所有。


英子说,这个8499是爸爸送的,磊儿低下了头。


英子和妈妈闹翻躲在角落里郁闷的时候,磊儿忍着眼泪;


文洁和方一凡吵架,和好拥抱的时候,磊儿羡慕地看着。


像极了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某些触动内心最敏感神经的瞬间:


别人家的父亲给同学买了好贵的玩具分享给我,可自己的父亲已经三个月没回过家了。


寄居在亲戚家中,看着别人家的父母如何疼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不知在何处。


住寄宿学校的时候,羡慕那些走读的同学每天都有父母在校门口接,期盼自己的父母有一天也站在校门口微笑着向我招手。


但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就像磊儿一样。爸爸不会回来,妈妈也不会回来。


最重要的是,小姨会卖房子支持一凡表哥去学艺术,,不可能卖房子让自己做同样的事(不要杠搬家租房,搬家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


正因为这样,磊儿符合我们对“寒门学霸”的所有想象。


他又呆又萌,听话懂事。


可是冰冻三尺,一日之寒吗?


大家别忘了一件事,林磊儿的妈妈也是高材生。他在福建接受的是更残酷的高考训练,北京的试卷难度全国最低。


说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磊儿的分数,在北京可以考上清华,在高考大省,会是什么水平?


我还可以讲一个更现实的,原著中林磊儿是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父亲去世,最后还是选择了学费全免的江南大学。


这就是寒门学子的现状,真实得紧。

PART 5.


我没点到名字的“小欢喜”也不是普通小伙伴的模样。


黄芷陶,舅舅在春风中学当老师,父母在国外。人家有两手准备;


王一笛,父亲在国家大公司任总经理,在母亲的规划下早早地开始了艺考筹划。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


“小欢喜讲的是一群富二代的高考故事,和我等小民毫不沾边。”


但是依然有大批高考生的家长被自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大家一定看过这样的抖音推送:


(视频:吉林市已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转为网课,学生含泪喊口号离校)


学生们离校时候喊着加油,喊着口号:


“杨帆起航劈波斩浪,二十一班,铸就辉煌;青春飞扬捷报远航,少年立志十五最强。”


“一七九班,重任在肩”


“我命由我不由天。”


新闻也铺天盖地的正能量着“社会总会报答自律学习的人!你们高考一定会考上心仪的大学!”


继吉林之后,牡丹江高三部分学校也停课。


有人说“大家都一样,面临一样窘困的外部环境,谁比谁就占了便宜?”


其实你们只说对了一半,外部因素确实都一样,我们忽略了内在因素。


而寒门是不是能出贵子,98%的因素取决于家庭给你的推力有多大。


一位家长哭着说“以前大家在学校上课,老师会关照一下家境不好的同学,给答疑解惑。现在都上网课,别人的孩子能请得起家教辅导,我家连无线网都没有,对不起孩子。”


由此,无数人自发在网上打出问题“网课下的2020年高考,寒门学子怎么办?”


这次的疫情改变了太多东西,可能改变很多高考生的一生。


今年的高考赢家,是“小欢喜”们。


或者说,历年高考的赢家都是“小欢喜”们。


2020年的高考近在咫尺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办?


放弃吗?


别傻了孩子,高考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但是他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寒门学子虽然身后无盾,可是手中有矛。


寒门难出贵子,没告诉你寒门没有贵子。


既然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是你?


就像一个博主说的:“现在普通人根本上不了北大,可是谁告诉你,那你是个普通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42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