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教授 Tomáš Hudlický一篇论文遭多方质疑,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被迫撤回该论文!
6 月 4 日,国际知名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在线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作者为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教授 Tomáš Hudlický。
Tomáš Hudlický,图片来源:布鲁克大学网
文章内容被质疑歧视女性和少数族裔,并且暗示中国论文发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国际期刊平均质量下降,文中甚至还提出了“学生应无条件服从于导师”的观点。
文章原本是从 30 年前苏黎世理工学院 Dieter Seebach 教授的一篇综述文章出发,针对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而发表的一些评论性观点。
文章称,过度强调劳动力的多样性,其实是在影响学术公平。
并且谈到科研诚信时,文章称过去 30 年来,实验部分的整体质量出现下滑,出现频繁撤稿,潜在欺诈也变得相当普遍。在分析其原因时,作者写道:
“在 21 世纪,更多有机合成领域的出版物来自中国,而非任何其他国家。中国学者在‘西方’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欺诈和不当的论文发表行文是常见的,这并不奇怪。”
该文章在线发表后,引起全球众多科研人员的抨击。
中国化学会 6 日也在官网发声谴责作者 Tomáš Hudlický,声明称:“文章中多处涉及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不当言论,作为化学领域学术团体,中国化学会坚决反对作者观点。尤其是作者对中国化学界的武断判断及诋毁,是对致力于为化学学科发展不懈奋斗的中国化学家群体的整体伤害,已经迅速在中国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慨。”
中国化学会要求其尽快改正并公开道歉,并敦促《德国应用化学》严肃处理此事。
多方压力之下,后涉事文章已被撤回。
6 月 5 日,《德国应用化学》主编 Neville Compton 该期刊官网发表声明称“坚决与文章观点划清界限”,并表示接下来将进行内部调查,“将于下周公布正在采取的行动“。
当地时间 6 月 8 日,事态进一步发展,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 16 位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宣布将从该期刊国际顾问委员会辞职。
他们在信中指出,该论文经过了学术发表的全套流程才得以发表,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论文内容及其发表过程都应该受到谴责,并表示期刊需要推行严厉措施做出改变。
同一天,《德国应用化学》也发表新声明,对歧视性论文事件做出进一步回应。
该声明表示:目前论文已从期刊出版方 Wiley 的在线数据库中删除,两名负责该论文的期刊编辑已被停职,此外为该论文进行同行评审的国际专家将不再被该期刊采用。
分享最新科技资讯,发布前沿学术动态!一切尽在木木西里~ 服务科研,助力科技!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木木西里(mumuxilinj),更多精彩内容、新闻资讯、干货资源等你来看!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