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孩子过马路引发的交通意外的瞬间越来越多。据中国疾控中心已有的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22000名儿童因交通事故而死伤。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每小时就有3个孩子发生交通事故。而在交通意外导致儿童死伤的案例中,有38%的孩子是步行。
很多家长在孩子过马路时不注意,也没有系统教过孩子正确的过马路知识。家长不仅要自己重视孩子在过马路时的注意事项,而且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过安全过马路,教会孩子方法,不要等意外发生了才懂得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车临近不猛跑
家长千万记住,告诉孩子,靠近马路边缘或有车在附近行驶时,千万不可猛跑。小年龄段宝宝不可由其自行过马路,家长务必牵着其手腕。
为何要牵手腕?原因很简单:相比于牵手,牵孩子手腕,更能让爸爸妈妈牢牢地抓住孩子,而不至于在孩子扭动时或者因为手出汗滑而松手,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伤亡事故。尤其是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牵手腕更能保证孩子在成人看护者的控制范围内,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二、走到路中不折返
在马路中央,如已经确认安全通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定不要突然折返,否则司机来不及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先安全过马路,确认后面无车辆驶过,或车辆停止后方可从人行道重新折返。
三、不要从车头或车尾跑向对面
从车头或车尾突然跑向对面,无论是开车司机还是过马路的人都无法看到前方两侧的视野,而孩子个头小,更是容易进入视觉盲区。即便此时车速很慢,司机也来不及突然反应立即将车停下来,行人更是躲闪不及。正确的方法是走斑马线,避免从车头或车尾突然跑向马路对面。
四、防止飞奔式过马路
小孩子安全意识不强,在过马路时常常没有仔细观察,甚至有时是追逐、奔跑过马路,很容易造成事故。因此家长需要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过马路方式,过马路左右看,不可奔跑通行。要让孩子树立科学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切勿心存侥幸。
五、勿单独骑车过马路
告诉孩子,无论是自行车、平衡车、滑板车,都不可以骑着横穿过马路。正确的方式是,要让孩子下车,走人行道,到达安全地带后再开始骑行。人行道上也不可以。
六、避开大车司机盲区
所有车辆都有盲区,尤其是体型较大的车辆,如卡车、公交车。通常在转弯时,可能驾驶员是看不到正在穿行马路的行人的。就普通汽车而言,车头周围,尤其是车大灯左右两侧是盲区,其中靠右侧车大灯部位是最严重的盲区;另外,靠近右侧车门一直到右侧车身后方,也是盲区。
大货车由于车身大,底盘高,前、后、左、右都存在更大范围的盲区,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就要尽量远离大货车。特别是路口大货车拐弯处,起码保持两米距离。
七、夜晚艳丽衣服
天晚上出行,穿艳丽一点衣服比黑色或深色的衣服更安全。因为艳丽的衣服在车灯的照射下,很容易反光,如果行人穿着黑色或者深色衣物,反光不足,驾驶员难以发现。特别是冬天,行人穿的太多,头转动不灵活,过马路时,视线会受一定影响。而司机在夜间行车,视线疲劳本就容易不集中,因此如果可以,晚上尽量让孩子穿艳丽衣服出门。
道路安全教育,学前就要开始
3-6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慢慢树立起规则意识,此时家长就应该慢慢地向孩子传递道路安全的知识。而父母日常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比如,带孩子走斑马线、等红绿灯,在路肩上行走,不“中国式过马路”等等,选择合适的例子以加强印象,更能帮助宝宝加强道路安全意识。教会孩子正确过马路的方式方法,树立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很多时候比仅仅牵手过马路更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