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我深深知道——孩子们不会天生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家长也不会天生就掌握有效的育儿方法。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即使博览群书,翻看了各种教育类书籍,实践时还是会一头雾水,知行难合一,直到遇到正面管教。
初读《正面管教》,它的五个标准深深折服了我,也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育儿交流固有的观念,一个新的概念“和善而坚定”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理念及方法。
那么,什么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是以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为基础,一种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停止惩罚,停止娇纵,以培养孩子内在的七个能力为标准的积极训导法。这个方法已经从美国践行三十多年,并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全球践行。
书中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学会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种管教方式与其他管教方式的一个不同就是,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
为了能更好的领悟和体验正面管教的精髓,五年前,我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课堂中,没有说教,更多的是体验。从体会孩子感受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理解孩子适龄性发展行为特点,最终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正面管教(简称PD)后,面对孩子的各种挑战,我不再有为人父母的无力感。借助于“错误目的表”,很快就能知道知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仅仅是想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被认可、被肯定,拥有价值感。践行以来,PD不断带给我惊喜和鼓励。在陪伴孩子成长中,PD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在和老公的相处中,PD让我们更加和谐亲密。(PS:不知不觉中,老公也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默默支持,还说幸亏我自己当时选择坚持,没有因为他的反对而放弃,不然亏大了。) 我想说,正面管教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邂逅。
说到这里,我想有朋友会可能想,正面管教被你说的这么“玄”,真有那么好么?正面管教到底好不好,看看我的践行记录你就知道了。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晚上回到家,妈妈忙着整理旅行期间的脏衣服,你嘴里嘀咕着说要榨果汁喝。我正想着给你说等妈妈忙完......就听见厨房里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你已经在洗水果了。不放心的我赶紧进厨房,一个削好的苹果已经放在了盘子里,你正在削梨,看来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突然想起了张德芬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没有打扰你,我悄悄出去了,一会儿就听见了刀和案板的摩擦声。我继续忙碌着......
“妈妈,你看。”你手里拿着果语机的主机给我看。
“怎么了?”
“我榨好了,机子已经洗好了。”
妈妈进厨房一看,所有的部件你都已经洗干净放在了沥水筐里。妈妈摸了摸你的头说,儿子,你越来越独立了!你憨憨的笑了。你端起果汁正要喝,妈妈提醒你说,舅舅还在,他今晚去火车站接我们回家,你要怎么表示感谢?你拿了一个小碗,倒了一点果汁端给了舅舅。等舅舅喝完,你端回小碗,才自己喝。喝完果汁后,你又冲洗了自己的杯子和舅舅的小碗。
儿子,为你自己越来越独立而自豪吧!妈妈谢谢你,因为有你,才有妈妈不断的成长。
鼓励的力量
今天下雨,我们直接从幼儿园去英语培训机构。到楼下时,妈妈说,今天到的早,你有什么计划?你说进教室就写生字(以往先接回家写作业,然后赶去上课。),争取在小朋友来之前就写完。
上楼进教室后,你就拿出书和本子写了起来。"妈妈出去了,你自己按照正确的笔顺写,我相信即使没有妈妈的陪伴,你依然可以做到自我管理,积极写完作业。" 说完妈妈就出去和阿姨聊天了,我们聊得正尽兴,你喊妈妈说是写完了。妈妈进去看你的本子,今天的字写比较规范,擦的也不多, 而且效率也很高, 只用了20分钟。看看时间还早,小朋友也没有到,妈妈建议你找Yoyo补课(现在才5:50, 离上课还有40分钟时间,我们上周六请假,你要不要找Yoyo补课?)你爽快的同意了,蹦蹦跳跳地去找老师了。
共情,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亲爱的宝贝,吃过午饭,你说要喝果汁。我知道你可以自己搞定,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后来听到“咣当”一声。闻声走进厨房,我看到果汁撒了一地,你在哽咽。
我问你发生了什么事?你哭着说加料时带倒了接汁杯,果汁撒了。“哦...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既难过又失望,是因为好不容易榨好的果汁撒了,你希望果汁没撒多好啊!”你点点头。(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你十有八九都会哭得歇斯竭力,还一根筋地非要原来的。)“妈妈也觉得可惜,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你没说话出去了,一会儿拿了两个拖把进来了。我们一起拖好地,放回拖把。你又从冰箱拿出了一个苹果,一个梨。“还有差不多一半没榨,不如加一个橙子,你觉得呢?”你放回了苹果和梨,拿了一个橙子出来。我们一起处理好橙子,你又继续榨,妈妈看到你加料时非常小心。很快,一杯果汁就榨好了。喝完果汁,你拆下果汁机的所有部件,冲洗干净后放回了沥水筐里。
宝贝,你可以自己洗水果、削皮、榨汁、冲洗果汁机;在撒了果汁后,没有哭闹,而是拿了拖把拖干净了地。你在一天一天走向独立,你不但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还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妈妈祝贺你!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下午放学,一出来你就告诉妈妈,今天的1号本的生字(课堂)没写完。妈妈心里有点小失望,但还是对你说,偶尔写不完也没关系,只要你的学习态度端正就好。你马上说,去了英语学校就抓紧写。到了英语学校,妈妈没有督促,你自己就开始写作业。后来妈妈发现,一个词语写反了,就提醒了一下。你说擦了重写,可是你没有擦干净。妈妈说没擦干净,再写就是花的了,要擦就擦干净。你一脸不悦,狠狠地擦,还擦掉了前面写的。妈妈说了一句,老毛病又犯了!你把本子扔了(拿了2号本来写)。妈妈也不高兴,捡起本子狠狠的摔在了凳子上。你又狠狠地抓了一把本子。妈妈被你的行为激怒了,大脑盖子“咣”一下就打开了,拿起你的本子就扔了。不知道你是怕了,还是你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再发作。你的反应让妈妈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情绪失控,给你带来了伤害,可妈妈心中那团怒火还没有平熄,需要冷静一下。帮你接了杯水后,妈妈去了隔壁的教室。懊恼、羞愧、内疚,一股脑的都涌上了心头,妈妈觉得自己的正面管教白学了,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打开了大脑盖子呢!
后来你来隔壁教室找妈妈,说是作业都写完了。妈妈看了你的本子,生字写的很规范,组词中连比较难写的“野”(老师没要求写这个组词)也写的很好。你问妈妈可不可以去玩一会,妈妈同意了,你蹦蹦跳跳地去找小朋友玩了。看着你那么开心,妈妈也努力调整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习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完美,而是让自己成长,有内省(觉察)的能力。即使犯错了,也可以在错误中学习(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即使犯错了,也可以修复错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前一后坐,妈妈觉得有必要和你再聊聊关于写作业时我们之间的冲突,就对你说妈妈有事对你说。你转过身,很认真地看着妈妈。妈妈拉起你的手,对你说:妈妈为对你的不尊重而给你带来的伤害道歉,妈妈不该扔你的本子,对不起!你的眼里蓄满了泪。妈妈知道你委屈。静静的抱了你一会,你说你没事了。后来,我们愉快地聊了一会。我们约定下次当我们都生气时,我们都要积极暂停(彼此提醒);妈妈被你惹生气时,你伸出手提醒妈妈,你的大脑盖子打开了,你需要离开一下合上它。我们之间的冲突就这样解决了,我们都很开心!亲爱的宝贝,谢谢你的宽容!因为有你,妈妈才能不断成长。谢谢你,妈妈爱你!
感觉好,才会做得好
晚上做完作业读完书,你拿了蒙数卡片在白板上玩。因为卡片较厚,七巧板不能很好的固定它们,几次尝试还是不满意,你开始变得急躁。妈妈建议你把白板放平,那样可能会容易一些。你放平了白板,很快拼好并固定好了。后来,你又把卡片拿到地板上玩。刚开始,看你还自得其乐,后来你又急躁了,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妈妈问你发生了什么事?你说卡片总是对不起。妈妈看来一下,对你说,其实已经对齐了,只是有一点儿缝隙,卡片多次玩,有点变形,不可能恢复到最初的那样。你推开了拼好的卡片,扯下了沙发垫,坐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哭喊,我就是要没缝隙,我就是要没缝隙......妈妈无奈的看着你,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好吧,你先发泄吧!
妈妈在脑子里快速搜寻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突然想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那么,你一定是丧失了信心,对自己失望才会气急败坏,甚至歇斯底里的。妈妈蹲下来,对你说:“我需要一个拥抱!”你先是一愣,但仍抽泣着看着妈妈。妈妈再次说需要一个拥抱,并张开了双臂,你起身抱住了妈妈,妈妈也紧紧地抱着你。很快,你停止了抽泣。又过了好一会,妈妈问你感觉好点了吗?你点点头。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你指了指沙发垫和卡片。我们一起铺好了沙发垫,你自己收拾了卡片。然后,我们一起刷牙洗脸,你笑说刚才自己的大脑盖子也打开了。哈哈,你还知道自己的大脑盖子打开了!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今晚又没有陪儿子写作业,只是告知他需要做哪些作业。数学相对简单,很快就做完了。语文写生字时就坐不住了,刚写了两个字,就喊妈妈过去。我知道他又在寻求过度关注,果然他要抱抱。拥抱之后,我告诉儿子,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也理解你,妈妈爱你,妈妈愿意在你写完作业后陪你。所以,妈妈希望下次喊妈妈时,你已经写完所有的生字了。儿子点头表示同意,我出来又忙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子又喊了。我问他是不是写完了,他告诉我字写完了,就剩组词了。我说等全部写完了,妈妈就过去。他说今晚的字写的很好看,非要我进去看看。因为学过PD,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就进去了。“今晚写的字大小一致,占位也对,比起前几天有很大进步呢!”儿子一脸喜悦。“字妈妈已经看过了,还需要妈妈做什么你才能安心坐下来写完作业?”儿子说还需要拥抱。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我就出来了。这次,儿子果真写完了所有的字。“今天没有妈妈的陪伴,你也能独立完成作业。想想看,怎么做还能提高速度?”儿子若有所思的说,不分心,中途不喊妈妈就可以节约时间了,这样速度就提上去了。运用PD知识,恰当处理了孩子的错误目的,还让孩子学会如何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儿子上幼儿园大班初期时做作业的情形。那时的儿子,每每写作业总会各种要求,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让削铅笔,一会说想起一件好笑的事要讲给妈妈听,一会又要妈妈坐在他身边陪着才写,总之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常常半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要写一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那时被他反复的行为搞得很心烦,有时还有些恼怒,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儿不着急呢!偶尔还被激怒,狠狠地给教训一番,结果两人都不开心!如果那时学过PD,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知道孩子不过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就不会那么“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了。为人父母,是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养育是一段富有诗意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我们自己。父母只有不断地自我成长,时刻地自我觉察,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才能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你在我面前,而我真的看见了你”!我会继续在生活中践行正面管教,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陪伴孩子,在彼此的不完美中享受属于我们的快乐生活。
----------------------
作者:@可儿亲子讲师,正面管教双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儿童情商训练师,助力中国家庭幸福成长,帮助千万父母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