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欧洲诸国的近代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世纪晚期的王权常常会和市民阶层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通过这种形式,封建国王能够有效地拓展王权,巩固社会关系,而下属的城市能够借由国王的名义,摆脱大封建主的管控和羁绊,这对双方都有益处。这一现象在英国、法国、德国都有出现,但是德意志国家皇权与市民的结盟却呈现出与另外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中世纪晚期的德意志,找寻王权与城市结盟时的种种特殊现象,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德国政治特点。
中世纪晚期德国
一、西欧中世纪晚期王权与市民结盟现象
什么是王权与市民的结盟呢?简单来说就是西欧中世纪晚期的君主与城市中的市民阶层相互合作,二者都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持,最终形成共赢的局面。这种结盟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从经济的角度看,王权通常会向市民阶层寻求金钱支持,而市民阶层会通过给予钱财来收获一定的经济自由。为了获取金钱,西欧的国王会对社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统一度量衡、大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设立集市等等,有效促进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从政治方面来讲,国家权贵会将贵族头衔售卖给群众,使市民有机会融入到上层政权体系,从而有效的安抚那些渴望分割政权的贵族,实现社会稳定。而市民阶层能通过这种权贵的地位来摆脱大封建主的控制和羁绊,从他们手中获得一定的自治权利。这种做法在法国屡见不鲜,仅在路易七世在位时,法国王室就授予了市民25个特许状。
路易七世
二、中世纪晚期德意志王权与市民结盟的表现
德意志王权与市民的结盟在亨利四世建立统一帝国的时候表现的最为明显。1073年,亨利四世陷入了政治混乱的漩涡,他一方面要处理与萨克森公爵持续了很久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要与德国南部的三个反对国王的公爵进行博弈。就在他焦头烂额之时,沃尔姆斯的众多市民纷纷挺身而出,将城市中的主教赶走,帮助皇帝取得了胜利。这样的忠诚令亨利四世所感动,于是他下令免除沃尔姆斯人的众多关税。
时隔一年,科隆的市民效仿沃尔姆斯市民展开了反对大主教的运动,为了寻求皇室的支持,科隆市民和大主教纷纷站队,科隆市民站在了皇帝亨利四世那一边,而科隆大主教则站在了亨利四世的反对者,亨利五世那一边。虽然大主教具有很大的宗教权利,能够给予皇室宗教方面的支持,但是市民阶层毕竟人数众多,当一整个城市的市民阶层全部联合起来时,其力量不可小觑。这些市民自发的征收战争税,为亨利四世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持。
德国科隆
实际上,亨利四世在与主教的争斗的过程中并非大获全胜,他曾两次被教皇革除教籍,被迫离开教门,但是在他政治处于低谷期的时候,支持他的市民不但没有退缩,反而队伍更加壮大。除了科隆之外,沃尔姆斯、南美茵茨、维尔茨堡等主教城,以及施佩耶尔、奥彭海姆等老城,都掀起了一场场亲国王运动,坚定地忠实于亨利四世皇帝。
在莱茵河流域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护之下,亨利四世皇帝最终还是站上了政治的顶峰,而那些始终坚定支持他的城市,自然就成为了皇室所保护的对象。借助皇帝所给的特权,这些城市中的市民运动蓬勃兴起,市民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而借助庞大的市民力量,德意志国王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利,整个帝国也获得了实力雄厚的军事力量。
除了这一典型的事例,在15世纪中期之前,还出现过一次王权与市民结盟的现象,那就是路德维希四世时期所订立的"国内和平同盟",这一事件同样使双方获得了可观的利益。由此可见,德意志的王权与市民结盟虽然并不典型,但它在德国的历史上毋庸置疑是存在的,并且在德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亨利四世执政时期
三、德意志王权与市民结盟的特殊性
尽管德意志中世纪末期的两个典型事例完全能够体现出王权市民结盟的特点,但历史学界仍然会传出很多意见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结盟的两方并没有绝对一致的政治要求,他们缺乏联盟所必需的凝聚力,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结盟。的确,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市民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它经常随着时局的更迭而不断变化,不能像英法两国一样简单地用结盟来概括。所以德国在这一方面与英法两国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王权与市民的结盟缺乏一定的稳定度
在德国的斯陶芬时期,尽管皇帝赋予了一些城市相当大的自由权利,城市也为王权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帮助,但是二者之间的同盟关系并不牢靠,他们的关系常常会因为政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比如说,美因茨这一城市曾经坚定地维护过亨利四世,与王室一同攻击大主教。但到了1118年前后,这一城市竟然组织军队公然与王室进行激烈的对抗,帮助该城的大主教阿尔伯特一世反对皇帝,作为回报,阿尔伯特一世授予了美因茨城市许多宝贵的特权。
与之类似,坚定维护亨利四世的科隆市民也曾在1114年和大主教一同反对皇室,并与皇家军队产生激烈的战斗。甚至连皇帝的第一批拥护者——沃尔姆斯的市民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与皇室保持同盟关系,尽管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都给予了他们众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并且免除了城内部分人民的劳役,但是这些民众还是在1124年群起反抗皇帝。
那么德国王权与市民的关系究竟为何如此的飘摇不定呢?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双方的合作始终建立在利益之上。双方的结盟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己方在结盟中能够收获的利益,而对于市民来说,不管是与皇帝还是与城市的大主教成为盟友,都能够获取一定的特权,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城市在政治立场上始终并不坚定。
德国斯陶芬时期
2、王权与市民结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市民阶级与王室之间的结盟在西欧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以英国和法国来说,这两国市民和国王之间的合作有效地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二者在合作期间消解了封建社会的分裂局势,使帝国紧紧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中央集权下政治完整、民族统一的国家。在市民阶层与王室家族共同的努力下,城市中的大封建主基本被消灭,市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但是对于德国来说,市民阶级与王室之间的结盟推动德国走向了更加分裂,更加黑暗的境地。尽管市民对皇室有经济上的帮助,皇室也打破了城市的一些限制,但是飘忽不定的政治关系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德国的皇帝不但没有通过结盟把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反而让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威胁,王权逐步走向了衰落。
3、城市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态度模糊
英国和法国王权与市民的结盟是顺应了历史的趋势,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政治操控。而在德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城市与王权所产生的同盟关系只是城市在某一历史时期,为了获得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手段。德国市民阶级对于国家的政治方略采取一种模糊的态度,他们既不希望国家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也不希望国家完全消灭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德国的城市自带有一种分裂割据性和强大的独立性。
德国城市对于中央集权的态度取决于城市的发展程度。在城市建立之初,市民阶级迫切的渴望城市进行扩张,实力不断壮大,在这样的时期,城市会希望国家陷入到一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因为国家的分裂斗争会让封建大主教和皇室两方都自顾不暇,城市能够抓住这段权力真空的时期加速发展。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内部孕育了强大的资本主义之时,市民阶级就急需摆脱城市大封建主的禁锢来发展资本市场,但由于普通的民众还无法撼动强大的封建力量,所以此时的他们渴望国家能够实现中央集权,以便借助皇室强大的政治手段来惩治城市的封建主。
中世纪晚期德国
4、市民和皇帝对于各诸侯并不总是持反对态度
中古德意志是由众多邦国联合起来组成的国家,除了极少数皇帝之外,其他的帝王并不试图改变诸侯割据的局面。通常来说,德意志的诸侯像是城市和皇帝之间的一枚棋子,城市与诸侯联合起来对抗皇帝,皇帝与诸侯携手攻击城市的事件屡见不鲜。德国的文策尔皇帝就曾经和诸侯产生了合作,他们携手抵抗日渐壮大的城市组织,遣散了城市中的士兵。
但各地的诸侯也并不完全对城市进行压迫,甚至有不少城市都是在诸侯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发展,在13世纪到14世纪,美茵河流域新建了42个城市,这些城市正是在诸侯们的赞助下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德国的市民与皇帝对于诸侯的态度是根据现实情况而不断转变的,这也就使得双方在结盟时始终缺少一个共同的敌人,其合作自然也不能像英法两国一样呈现出和谐的状态。
中世纪德意志
四、中古德意志皇权与市民特殊结盟暴露出的历史问题
1、德国城市兴起的过程和皇权强大的过程不同步
德国皇权最强大的时期处在斯陶芬王朝,但这一时期,德国的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兴起。到了13世纪,德国的城市已然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但德国的王权却日渐衰落。在城市力量并不强大的时期,市民对皇室提供的支持相当有限,因此,强大的皇帝并没有把城市看作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但等到城市完全兴起,德国的皇权又无法达到从前的辉煌,这导致城市在与皇帝联合攻击诸侯的过程中缺乏必胜的信心。二者发展水平的不同步造就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不信任,社会缺乏一定的凝聚力,这一问题是造成德国社会逐渐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斯陶芬王朝时期的狮子亨利
2、中古德意志的城市具有小邦割据的特性
中世纪晚期的德意志渗透着小邦割据的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两个历史事件,第一件是德国斯陶芬时代走向终结,高度集中的皇权被逐渐分散,第二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让许多独立的小政治团体得以立足。在一个看似一体,实际早已分裂成各个集团的国家当中,无论是诸侯还是城市都必须以独立小邦的形式保护着自己,否则很容易在社会中失去自己的地位。这种小邦割据注定让德意志的皇室无法将社会权利高度集中,社会之间的隔阂逐渐加深。
3、德国的皇权过于看重家族利益
中古时期的德意志皇权选举与其他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上一个时期的皇室家族到了下一个时期就可能会降级为诸侯家族。这种特殊的皇帝选举形式缺乏连续性,这就导致各个皇帝在上台之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扩大家族的利益,其次才要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和民族。这种过于看重家族利益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皇室家族,基本上德国的整个上层阶级都存在着类似的价值倾向,这必然会使得德国社会缺乏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德意志王权与市民结盟呈现特殊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德国中世纪晚期政治混乱的根源所在。
德国皇室
结语:总而言之,中古德意志王权与市民的结盟毋庸置疑是存在的,德国的王室与市民阶级在合作的过程中中互相取得了一定的利益,有效的稳定了社会,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一合作在德国通往近代的发展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德国王权与市民的结盟与英法两国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历史效果,这种结盟不但没有让德国顺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反而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割据,把中古德意志引向了更加黑暗的境地,从中暴露出的德国历史问题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西欧封建城市初论》
2、《德国的皇权、诸侯和宗教改革》
3、《论中世纪德意志封建政体对社会制度转型的制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