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怎样看待三个月女婴疑似因为妈妈参加睡训而趴睡窒息死亡案件?

怎样看待三个月女婴疑似因为妈妈参加睡训而趴睡窒息死亡案件?

一个妈妈加入了某个睡眠引导付费群,让3个月大的婴儿分房睡,妈妈在外面看监控,培养孩子独立入睡。

结果为了解锁趴睡技能,宝宝被趴睡压住口鼻,妈妈一边看监控,一边把视频录下问老师“这样没事吧?”。老师没在,群友说:“不是大哭就没事”。于是这个妈妈就放下心来任由孩子大哭,继续解锁“趴睡”。

她信了她想信的,孩子在解锁“趴睡”,却不信自己孩子真切的哭声,是在求助。

两个小时以后,妈妈给孩子喂奶,发现孩子已经死了,是被活活闷死的。

死之前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而妈妈就在门外,还在微信群里问该怎么办。问了一圈,唯独不进门看一眼。

无知和自私能有多可怕?

1.无知:导致1岁之前婴儿死亡的原因中,SIDS (婴儿猝死综合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仰睡,仰睡,仰睡。这是1岁以内宝宝最安全的睡姿。别的理论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是收智商税。

妈妈从怀孕,到生产,再到月子,育儿,教育……一波又一波的辛苦,确实非常不容易。但在你准备要孩子的那一天,就应该对这一切有所预判,做好思想准备承担作为母亲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也不打算了解,就成为母亲,是无知,且无畏。

2.自私:请问你为什么要参加睡训?

“妈妈两个字,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请回答1988》

但是听到这位妈妈的事,我只感觉触到愤怒。

这么小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翻身、不会走路,有什么需求只能哭。这是孩子能传达给你的,最重要的信号。

自己幼小的孩子撕心裂肺哭了那么久,你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去问所谓“专家”要不要帮忙,要不要理会?!

哭泣对婴儿来说,关系到他此刻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紧急帮助。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信号,你会100%信任一个连资格证书都不一定有的机构,来替你远程做决定?

即便是正规机构,也只能作为你的育儿辅助,绝不可能越俎代庖。

更何况还有更多不靠谱的机构,没事时候想的是怎么挣钱割韭菜,有事时候想的是怎么推脱责任。你孩子的死活,有几个会真的放在心尖上考虑?!

你的孩子,你和你老公是第一责任人,你孩子能真正依靠的,只有你们。

可是你却满脑子找轻松办法,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这么个睡眠训练营。

请问问你自己,为什么要参加睡训?

再多高大上的理由,你都无法否认你迫切想让孩子变身天使宝宝,让孩子睡觉赶快消停别闹腾,哪怕孩子只有三个月大。

不客气的说,你做这件事的起因,有多少成分是因为想尽快睡好觉少操心?

即便你无意为之,但你无知和自私的代价,是孩子的生命。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如果把爱孩子建立在不管什么年龄段,都个人主观私欲第一,孩子需求第二,那你还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

首先,1岁以下的宝宝,怎么无微不至的“溺爱”都不为过。学习各种教育技巧,预防惯坏孩子,也不是1岁以内该考虑的事。

这时候,就是处于让孩子好吃好喝好睡,跟爸爸妈妈亲亲密密,辛苦并快乐着的阶段。

第二,1岁以内,或者说至少半岁以内,自己带孩子的父母想每天都睡个好觉,不被孩子影响,几乎不可能。

哪个爸爸妈妈没经历过半夜睡得正香被孩子一个嗓门惊醒,吓得心跳加速,然后迷迷糊糊的安抚宝宝,强迫自己清醒起来判断宝宝的需求?

饿了给奶,害怕给抱抱,出汗给擦,尿了拉了给换尿不湿……然后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周而复始,然后趁宝宝白天睡觉的空隙,自己也赶紧补一觉。


第三,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如果决定亲自照顾孩子,你需要学会把“我”字收起来,把“孩子”暂时放在“我”字前面些。

这不是让你没有自己的生活,而是让你在孩子最幼小的时候,要做好孩子需要你付出和占用你巨大精力的思想准备。

这时候如果你脑子里只有自己怎么轻松,怎么减肥,怎么不疼,怎么不被打扰,怎么能用最少时间带出最乖最省事的天使宝宝,永远把“我”的得失和期待摆在第一位的话,那你可能从怀孕开始就会满腹牢骚,喂奶也因为开奶疼直接放弃,晚上不想让孩子打扰自己睡觉于是让孩子单睡,白天不想让孩子打扰自己玩手机就把孩子干脆放一边晾着……

那你何必选择生孩子这么巨大的工程,折磨自己、折磨孩子呢?

当父母从来都不容易。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宁可别着急。

什么人容易被洗脑?无知和自私的人。

当你有私欲,又见识不足,你的私欲就容易被利用、放大、强化……

而你在一次一次私欲被小小的满足之后,对这套拉你入坑的逻辑就越发深信不疑。哪怕后面这套逻辑暴露出漏洞,也选择性忽视。

逐渐,你失去判断能力,直到不可挽回的事情发生,才可能让现实一棒子把你打醒。

但到了那时,一切为时已晚。

为人父母,无知和自私,是两大忌。但并非不可改变。

无知,可以学习,变成有知。

学什么?学经典,学经过长期验证有效的科学育儿经验。

自私,可以成长,逐渐利他。

不是让你失去自我,而是不要强加于人,多从孩子视角去看问题。

如果案例里的这个妈妈,愿意角色转换,去站在她三个月的孩子立场,哪怕有一秒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需要什么。

那在孩子哭的第一声,她就会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是带着犹豫和疑惑去群里发送残忍的死亡直播。

有些过失,再多懊恼和后悔,也无法挽回。

无奈的是,悲剧却往往源自最容易被忽视的,看似在日常无害的、隐蔽的人性弱点。

育人先育己。育儿不是想当然。为人父母之前,先系统学习,提升自己。

怀上孕可以是意外,但怀胎十月,你是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育儿知识的。

不要等孩子出来了,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求医。更不要为了急功近利,省心省事,解决目前问题欲望过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也不想花更多时间去学习和验证,于是失去基本判断力,轻信不靠谱的育儿“庸才”,甚至把他们当成精神寄托。

没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没人能代替你养育你的孩子。

你可以了解别人的育儿经验,但你的孩子怎么养,决定权只能在你手里。而懂得科学育儿的基本规律,信任亲子之间的天然联结和感受,爱和接纳你的孩子,才是你下决定的依据。

愿悲剧不再重演。

#怎样看待3个月女婴疑似因为妈妈参加睡训而窒息死亡案件?##三个月婴儿趴睡训练死亡##三个月女婴疑似因为妈妈参加睡训而窒息死亡案件#

我是海边小鱼,一个爱音乐、爱双语,爱写作、爱理财的多栖妈妈。重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关注@育儿简单派跟我一起深度育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97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