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最后的格格,姐姐是特务川岛芳子,一生坎坷却乐观向上

清朝最后的格格,姐姐是特务川岛芳子,一生坎坷却乐观向上

“旧时王榭庭前燕,落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写出一种大起大落的际遇感,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很难能经历从“王谢庭前”到“寻常百姓”这样传奇的人生情节,但是在历史上有诸多的节点中,朝代的更替,让很多的皇室贵族被时代所推向社会底层,这样的身份转换很富有传奇的色彩,但是也掺杂了一些悲剧。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此清朝灭亡时,在那样千年难遇的历史大变革中,自然存在一批最后的“皇族”,在这些“皇族”中,有的人能够对身份的变迁坦然接受,也有的人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往日的荣耀,而更有一些人。

他们并没有多少的自主意识,只是命运中就带着一种属于“原罪”的东西,在时代中尽力想做一个普通人,在这样转变的过程中,便会品尝到一些普通人所不能触及的“酸甜苦辣”,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女人,她的身份就是清朝最后一个格格,她是宣统皇帝的侄女——金默玉。

东北的皇家格格

金默玉的先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而她的这一脉属于肃亲王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属于铁帽子王之一,也就是世袭罔替,因此金默玉的父亲便是清朝最后一个肃亲王善耆。虽然是正经的金枝玉叶,但是金默玉却并非是在王府中长大的,在她出生的时候,清王朝就已经是风雨飘摇,肃亲王早已经被驱离了京城,只能够在东北的“龙兴之地”过着还算是富裕的生活。

金默玉从小便被父母教导着身份的不同,没有了紫禁城和王府,但是她依旧是大清的格格,因此在生活上还是保留着和老百姓所不同的仪式感,譬如说皇家的礼节,对于列祖列宗的祭拜,都是金默玉每天耳融目染的东西。

可是嘴巴和耳朵可以过着格格的生活,但是眼睛却依旧能够看出来,这已经不是清朝的天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金默玉和自己的姐姐对外界的生活更加的好奇,她们这样的末代格格,对于皇室的尊荣只能够在日常的礼仪上做着认真的敷衍,可是内心中却早已经向往了自由。

川岛芳子的影响

清朝的结束在父辈的心中是难以接受的伤疤,却在姐妹两个人的身上是幸运的解脱,因为她们不需要像以往的格格那样,将自身作为联姻的工具,而可以自主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想法首先从姐姐那里开始实现,而金默玉的姐姐便是日后鼎鼎有名的川岛芳子,六岁的时候便已经是接受了日本的新式教育。

而姐姐的特立独行更是一度让金默玉非常的羡慕,在川岛芳子的影响下,金默玉也开始了自己的“叛逆”,她开始学着脱穿上了新式的旗袍,烫染了头发,而且还对西餐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金默玉在王府中成了一个异类,但是金默玉却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不是固守格格的身份,而是要学习怎么做一个“新人”。

命运的坎坷

金默玉受到了川岛芳子的影响开始追求皇族外的自由,但是也是因为川岛芳子,金默玉选择了最为正确的人生道路。在1927年,川岛芳子从日本回来准备结婚时,金默玉在和姐姐的聊天中,发现川岛芳子的言语中已经全然对国家没有了任何的感情,她要做到是复辟清朝,这样的观念让金默玉不能接受,自由的意义就是要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进,皇室的复辟显然是不合理的妄想。

因此当解放前夕,家人们要逃离时,金默玉却毅然选择了和中国同命运,她固执的选择留下。可是一直养尊处优的金默玉,突然要面对独自的生活,如何找到生计的门道就让她很是为难了,最开始她用变卖家产度日,后来跟着邻居的妇女们学着织毛衣,可是这些收入只能够艰难度日,不过金默玉却觉得生活的坎特并不算什么,只要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够了。

在动荡的岁月中,因为姐姐的缘故,金默玉甚至有了15年的牢狱之灾,在牢中她也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当金默玉出狱后,国家为了照顾这个皇室后裔,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份月收入60元的工作,能够让她不再为生计所奔波。再次进入社会中的金默玉,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却从来不曾抱怨,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上,四处的兴建学校,推行儿童教育,在2014年5月26日,95岁的“末代格格”金默玉与世长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57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