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未来能有出息,这是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多年教养结果的检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确实影响很大,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的环境和氛围,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给孩子充足的并且有底线有原则的爱,这会是孩子的成长中最好的养料,如果父母不懂得把握爱孩子的尺度,越过了管教的界限和底线,那么爱也会变成双刃剑,最终害了孩子,也伤了父母家人。所以,管教孩子的这几个原则,父母要把握。
1、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个重要的品质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己信守诺言,对孩子也能够及时兑现承诺,这样的就会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影响。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成长的范本,作为父母,不要随意就给孩子许诺,已经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及时去兑现,这样就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也学会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信守承诺。如果父母习惯随口承诺却不兑现,那么逐渐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让孩子学会这种坏习惯。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父母违背了诺言,或者是不能及时兑现承诺,那就一定要跟孩子道歉,说明事情的原委,征求孩子的谅解,这样可以及时修复因没有兑现承诺,而产生亲子关系的裂痕,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也能让孩子学会信守承诺的好习惯。
2、对孩子要不包办、不替代、不纵容。
爱孩子的父母的天性,教孩子成长则是父母的责任,很多父母总是搞不清楚爱与溺爱的界限,打着爱的名义,却在不断摧毁孩子的未来。爱孩子要有原则,爱孩子的行为要有界限,不包办、不替代、不纵容,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帮孩子健康成长。
在被包办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自理的能力,在将来走上社会,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即使有再出色的成绩,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在被替代中长大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自己体验,成长中所有的问题都被父母替代了,孩子的身体在一天天长大,而心智却因为缺乏成长的经验,而永远停留在了幼儿时期,最终成了心智永远不成熟的“巨婴”。
在被纵容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被父母庇护,反正出事了总有人解决,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对规则淡漠,行事为所欲为,行为毫无底线, 最终酿成难以控制的结果才追悔莫及。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懂得适当时候放手,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鼓励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思考,成长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教会孩子懂规矩并守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行走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规则的约束下,教孩子懂规则、守规矩,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规矩,就养不出有教养的孩子,没有规则约束,孩子就容易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为所欲为而误入歧途。
从小给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意识,这非常重要,在家有家规,出门需要遵守公德,这是行走社会最基本的条件,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自己去生活,教会孩子做人做事的规矩,让孩子成为一个懂规则、守规矩的人,这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的起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健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孩子的成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做什么样的人。
让更多家庭和谐幸福,帮更多孩子健康成长,欢迎关注、转发,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师,专注于家庭教育智慧的传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