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诺巴歇帝国是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在《元史》中称为现在的麻诺巴歇,《明史》里则称为满者伯夷,这是13世纪时建立于东爪哇的一个印度教王国。
在历史上曾经控制了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满者伯夷帝国(也就是麻诺巴歇)最终在1440年衰落了下来。是发生了自然意外,还是战争的失败才导致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衰落呢?
一:元朝时期的战争
1:对麻诺巴歇早已经虎视眈眈
在现如今许多人去到印度尼西亚旅游时,发现很多旅店都会叫满者伯夷xx酒店,所以许多人都不知满者伯夷是什么意思?酒店的名字取名为“满者伯夷”,就有一点像中国的地标取名为“大唐”一样的性质。
“满者伯夷国”可能大部分中国人对此并不是很熟悉,但这个古国的历史却非常的辉煌,在700年前,不可一世横扫大陆的元朝在这两个岛国面前也吃过败仗。
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日本,另一个就是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这样一个建立在13世纪的印度教王国为何会在后期逐渐衰亡?麻诺巴歇这个名字又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呢?这一切都要从元朝说起。
元爪战争,全称为元朝爪哇战争,满者伯夷王国,也就是在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兴起和奠基的。
2:借助这场战争后兴起
自古以来麻诺巴歇帝国所处的位置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文明联系的通道,也是沟通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国家的海上必经之路。在元世祖时期就已经发现了此地的重要性,在忽必烈灭了南宋之后,也对爪哇地区有了野心。多次派遣使者到爪哇招降,也可想而知爪哇拒不屈从。
到了1292年12月,忽必烈派了1000多只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省泉州渡海,登陆爪哇岛,但不幸的是,即便联合了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来攻打信柯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柯沙里国。但却被满者伯夷国反面,打退了元军,统一了爪哇。
这一场战争过后,时隔多年也进行了多次的涉险远征,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之后,元廷再也无力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在《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诺巴歇。
二:往日的兴盛,或许只是表面现象
1:兴盛的帝国,内部的根基不牢
麻诺巴歇帝国,1293年建立,1397年攻灭三佛齐王国,曾经多次向中国进贡,但在1527年被目国所灭亡。
关于这个帝国衰亡的原因其中之一最根本的就是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麻诺巴歇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封建帝国来说,在广阔的帝国境内已经达到了文明发达的地步,但对于其落后地区还是属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形态当中。
在这种极其不平衡的社会形态当中,有着崇信鬼教等极端的信奉思想,所以即便是发达的都市,已经达到了一般封建社会时代的水平。
但有许多地方人员停留在刀工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形态当中,可能还或许存在着茹毛饮血阶段的原始部落,想要在这种极其不平衡的社会发展形态当中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帝国,可想而知不会稳固。
在前面与大家说过的麻诺巴歇与元朝的战争,为何会失败,第一是因为信柯沙里国的国国王与忽必烈关系虽然不错,但在一块想发起战争时期,这个王国已经在发生内战,在一系列复杂错落的关系当中使得本来是傀儡国的麻诺巴歇取得了逆袭性的成功事迹。
在长达一年的战争里,用暴力手段来征服和建立的麻诺巴歇帝国,兴起一时也毁灭一时。在征服外岛的同时,并不注意当地的社会情况,更无意去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与发展,只是像掠夺者一样,疯狂的去掠夺一切的财富。而这些普通的民众已经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开支与皇室的奢侈享受的提供者。
2:整个帝国的发展却没有达到真正的封建制度
或许有人会想,这毕竟是后来才去征服的土地,民众也不是自己人,不去发展他们这个地区也是正常。但对于麻诺巴歇这个帝国本来的领土里是否会有别的举措呢?
实则不然,以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来统一的帝国,却没有把封建制度充分展开来。在帝国刚开始的时候,14世纪中叶王国的统治中心,东爪哇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首都,由原来的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了拥有几十万人口的繁华城邦。
在这个城邦当中,村社制是当时的管理制度。国王是至高无上的,拥有无限的权利,在管理每个城邦时是以帝国经济支柱的村社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发展到了15世纪中期,一个家族或者是一户农户单独耕种一份,从村社获得的土地,所获得的收成,帝国是以农户或者一个家族来进行赋税征收。
在这个帝国当中,不管是任何人地位高低,除了国王以外对土地来说只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国王可以对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无限的征收赋税。这使得农民变成了国家的奴隶,每天每日每夜的为了付税而拼命。
除此之外,帝国里的每个城邦城邦里的每个村落由于实行村社制的缘由,使得每个城邦各个村落形成了一种彼此隔离的状态,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也在自然经济状态之下,各个村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自产自销的生活单位,缺乏了共同利益的纽带。
所以在这看似简单的制度之下,形成了不简单的关系。普通人民根本不会去管国家和君主是否会崩溃,只想着今天或者明天能否把税交上去,只要村社终如一的完整,他们就不会关心国家或君主统治,因为他们的内部经济生活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可以照常生活。
看似强盛的帝国,其实在内部已经一步步迈向灭亡,接近瓦解,而随着强盛时期过去,昔日的泱泱大国已经慢慢的破碎,就如日落西山。
而住在这个往日强盛帝国里的人们则“静静地看着整个帝国崩溃灭亡,就如看戏一般”整个帝国贵族也因日积月累的对人们剥削财富和权利,人们的内心早已起了反抗意识,帝国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整个帝国贵族的花销费用可并非是一笔小数目。
三:外来入侵势力的影响
1:已逐步走向灭亡
如此强大的麻诺巴歇帝国,除了经济原因,使它慢慢的走向衰亡以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外来势力的影响,这个外来势力不仅仅是包括入侵,还包括文化的侵入。
纵观整个印尼古代的发展过程,其实都不难看出当时港口城市兴衰的迁移轨迹。这个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文明连接的通道,自古以来都处于东西方交往的中介地,也决定了帝国所属的地域,港口城市的外向性和重要性。
但由于整个帝国是以土地为基础,又是一个商业帝国同时实行着广泛的村社制,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很难打破这一种制度上的弊端。即便海上贸易和商品经济使得沿海地区的人们获得了一部分的财富,但大部分内陆地区的人们还是停留在现状,也非常排斥商品经济,所以也没有产生非常强烈的等级分化。
对于整个帝国来讲,税收是维持整个帝国的经济来源,农村的财富多已向国家上交城市中的贵族者享受这些,从农民身上剥削下来的财富,以维持和提供给整个城市的繁荣。而这出现了农村养活城市的局面。
因为当时制度的原因,使得整个帝国的人们都没有一定的向心力,当邻国的政治势力介入到帝国来时,直接发生了正面冲突,使得麻诺巴歇帝国失去了大量的土地,而人们根本不在意,或许在心里还感觉这是一件好事。
到了14世纪末,印度国内局势大乱,许多邻国的人们都逃到了苏门答腊列岛的北端,即便麻诺巴歇帝国庞大,但缺乏一定的向心力,还与当时反叛宗教不是一头的,到了15世纪中期,整个帝国已经失去了,在苏门答腊北部一带的自主权。
到了中国的明朝时期,在此之前,元朝时期已经对麻诺巴歇帝国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到了1370年,明朝建立不久,明太祖就有了恢复中国威望,使中国再次成为东方世界上的主要中心的想法。
明太祖的野心和想法使得海外各国纷纷来朝,其中也就有了麻诺巴歇的附属国,这些纷纷赶来的国家,试图想得到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的承认和支持,借助中国的力量以求独立之心,这使得麻诺巴歇帝国加快了解体。
在1405年到1430年间郑和下西洋,在这期间都是以马六甲海峡作为运转基地,其实客观上已经促进了该地附近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但这也加大了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海盗。海盗对麻诺巴歇帝国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地区不断的打劫,慢慢的入侵到了更多地区,加上当时麻诺巴歇以没有太多力气反抗,只能认命。
在这时纷纷投向中国的国家,在慢慢的增加,让人意外的是有一大半国家当时是麻诺巴歇帝国的附属国,在中国的支持和承认之后摆脱了麻诺巴歇,成为独立的国家,麻诺巴歇慢慢的衰落,大家都看在眼里,但除了帝国国王,没有人在意。
2:伊斯兰教的入侵,使得灭亡加速
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以外,伊斯兰教作为文化的侵入,对于整个帝国的灭亡也是属于致命一击。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力量的传播与分离力量的增长,是融为一体的同步进行的伊斯兰教在麻诺巴歇帝国传播扩展和走向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整个帝国走向分裂解体的过程。
对于这本来缺失了向心力的国家来讲,伊斯兰教的传入给了反抗皇室的人们增加了力量。
而伊斯兰教是随着伊斯兰商人的东而来传入的,整个麻诺巴歇帝国则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人们也十分反抗外来经济,而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力量来入侵整个帝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可想而知的冲击力不可小觑。
麻诺巴歇帝国作为一个以佛教和印度教为基础,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崇信的帝国,伊斯兰教的留住思想,对本来就脆弱和混乱的思想文化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
结语:
整个帝国的兴盛到衰落让人感到可惜,在一系列的原因当中或许每个人都要去思考和反思,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