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兔妈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邻居说最近真的不敢带孩子出门了。原来小家伙只要一出门就要哭闹着买玩具,看着家里被玩具堆满的房间,邻居觉得非常的烦恼。“有的玩具明明家里已经有了,可是孩子在看见的时候还是会哭闹着想要。”很多时候邻居并不想买给孩子,毕竟玩具多了其实也是一种浪费,但是孩子却不依不饶,为了面子邻居只好妥协。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这常常会让邻居觉得很尴尬。可是不管邻居怎么和孩子约定,只要孩子看到玩具后还是会哭闹着想要买,这让邻居觉得非常烦恼。一方面多出来的玩具成了家庭经济的负担,而另一方面孩子见什么都想要的习惯,也让邻居感到担忧。
一、何为灯式思维?
在《认知方法论》一书中,它的作者曾经提到了灯式思维的概念。
当人们置身于黑暗之中时,点亮一盏灯,只能够照到一部分黑暗,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于是在灯式思维的影响下,人们就会不断地点亮一盏盏灯,不断地向前探索,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然后才能够得到全面的理解和判断。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不断积累和叠加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放到亲子教育中,当父母拒绝孩子后,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而是要把孩子的诉求变成一盏盏照亮黑暗中的明灯,让孩子明白通过努力就可以有所获得。
二、灯式思维对孩子有哪些意义?
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描述的富爸爸形象,他的身上就有明显的灯式思维的显现,当遇到问题和麻烦时,他总是会对孩子们这样说,“我是富人,富人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他总会鼓励孩子去不断的做出尝试,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他不会否定孩子的需求,但是却会把这种需求变成孩子行为表达的一种指引。
1.有助于孩子身上成长型思维的发展
当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他未来的发展格局是非常广阔的。而成长型思维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形成的。这其中受到父母思维的影响,也非常的大。如果父母的想法是开放的,那么孩子的思维方式也更加灵活。
2.灯式思维给予了孩子更高的自尊感
当孩子向父母说出自己的诉求时,如果父母想都不想就批评教育时,那么孩子内心的自尊感会受到伤害。
父母以为自己是在给予孩子恰当的教育,而事实上,孩子被拒绝后所感受到的负面情绪要更多甚至于说孩子会认为自己有诉求是错误的。灯式思维让父母的拒绝不那么伤人,并且让孩子更加容易获得高自尊。
3.有助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物质诉求是无法被给予的,就像是家庭困难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但是如果有灯式思维的话,那么这些困难以及不被满足的物质诉求,并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卑,或者是丧失对生活的热情。灯式思维让孩子更加积极的去改善和提升,不囿于眼前的劣势。
当孩子提出诉求时,父母不要狠心地拒绝,完全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灯式思维的教育影响。
三、教育孩子时,如何运用灯式思维呢?
1.正确看待孩子的诉求
在生活中,孩子有自己的物质需要以及一些诉求是很正常的,父母们不要把这归结与孩子自私贪婪。正确地看待孩子的需求,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不必深陷于“我不配”的消极漩涡之中。
2.诚实的回应孩子的诉求
当孩子想要购买的物品是超出了家庭经济范围内的物品时,父母们不必打肿脸充胖子,也不用批评孩子不懂事。诚实地回应孩子的诉求,告诉孩子目前还买不起,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得,这样既表达了能力的不足,也激发了孩子努力实现的动力。
3.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诉求
在孩子的诉求中,有些诉求并非是必要的,很有可能只是孩子想要,所以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进行一定的区分。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并不一定就非要得到,只有必须要的,需要的才是可以被满足的。
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要过于死板,或者是轻易的给孩子扣帽子。心理学家们认为亲子关系会内化成为孩子内心的关系模式,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命运和性格。所以父母值得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时间,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缺陷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本文由小兔妈妈育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