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找好房>>>
01
当下的买房人比较关心的楼市关键词,不外乎房价、LPR利率和成交量。
本月20日,LPR没降,让部分人感到一丝失落。
昨天,5月26日,时隔37天,央行重启100亿逆回购操作,这也引发大家对后续MLF利率是否下调的关注。
至于成交,南方先开启了一波小高潮,后传递到北方,各方数据显示,多数城市楼市已恢复到同期水平。
上周五召开的大会,对房地产的核心表述也只有34个字。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降息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实体经济,降准也是为了扶持小微企业。
尽管如此,还是不影响楼市的复苏。
更直观的,则是土拍市场传递出的讯息。
02
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总额9311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4个一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额1883亿元,同比增长47.4%,北京成交额达到830亿元为一线城市中最高。
另有数据指出,今年前4个月,北京土地成交总金额已超过1100亿元,比去年提早2个月达成。
四个一线城市中,率先启动的,居然是北京。
过去三年中,北京新房市场是「限竞房」的主战场,这得益于北京土拍限房价、竞地价,也出了不少像金融街融府、永定府、中海望京府和佑安府等网红盘。
这些新盘,给了部分人入住北京三环甚至是二环内的入场券,因此,个别项目说是「看眼没」也不为过。
但是,去化好的限竞房仅仅是少数,在北京楼市鉴房无数的购房者,眼光确实毒。
在北京楼市这种寸土寸金的地儿,好地段永远不愁去化,那其他那些地段配套稍弱的项目,开发商为了让购房者买单,只能在产品力上比拼十八班武义了。
拿市场上主力小三居89平来说,他三居做出三房两卫,你做出三居全明户型,我「眼镜户型」面宽达到9.5米。要知道,130㎡、140㎡的改善户型面宽也就11米左右。
不得不说,过去三年北京楼市被「限价」摁住后,新房户型“被逼无奈”做了一番更迭,也让房子更回归居住本身,对购房者来说是好事儿。
03
进入今年,北京土拍市场一改前三年印象,高潮迭起。
主要原因是,「不限价」地块频出。
被限价搞得利润惨淡、叫苦不迭的开发商们,在积蓄三年后,终于两眼放光。
三年时间,足够改变一个城市楼市的基本面。北京楼市从不缺购买力,只缺好产品。
上周结束的北京分钟寺土拍大战,独揽3宗纯商品房宅地的合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集到南三环,用超大豪宅组团再宣示其回归北京高端改善市场的主权。
近年,北京高端改善独爱「大平层」,实力房企扎堆三环,这将又是一波产品力的升级。
纵观今年北京土拍市场,除了一直活跃的几家老牌房企外, 不少近年来淡出大家视线的房企,悉数回归,瞅准「不限价」地块纷纷囤货。
突破了房价上限这个天花板后,各大房企一定会在产品上下真功夫,这是不仅是“市场教育”的结果,还是新一轮周期后市场排位战的开始。
04
上海土地市场同样热情高涨。
近几年,上海土拍零溢价已成常态,然而这一「规则」在今年3月31日被打破。
继2017年之后,再次修改土拍规则之后,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多年零溢价地块的现象被改写,在修改规则之后的一个多月中,先后有5块高溢价地块拍出。
面粉涨价,面包自然会涨价。
其次,和北京情况类似,土拍频率加速,众房企回归并开始布局一线城市楼市。
再次,百亿地块频出,高端市场放量,地价推动房价,让未来的上海楼市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如果说今年一线城市的土拍高潮出现在高端改善市场,以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刚需项目则是真香。
杭州楼市复苏早,且快。
购房者为了买到一个新房,全民摇号,甚至同时在几个项目里摇号,执着于一手房的热情,也让开发商在拿地上更为「放得开」。
杭州楼市之所以如此魔幻,是因为采用了「双限模式」,即一块地在出让的时候,即规定新房的售价,也规定了土地的最高售价。
这样的局面,无疑让购房者形成了未来新房售价,一定比现在新房售价贵的认知。
在一个房价涨幅肉眼可见的城市,购房者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怎能不疯狂?
北上广深杭的土地热情持续高涨,其他城市如厦门4月“最迷幻”土拍,诞生史上首个百亿地王。
越是热点城市,土地资源越稀缺。
土地市场正是各地楼市的「排头兵」,土拍市场的火热,说明了新房市场正在复苏。而未来各城市房价又如何,土拍已重新定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