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我们总是希望可以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可是找到后却发现,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经验,用在我们自家孩子身上时,却时灵时不灵。
- 是教育专家在纸上谈兵,还是这些教育经验不具有代表性?
- 是我们自家孩子太特别,还是别人家孩子本身就很优秀?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很纠结:学习别人的经验吧,担心对自家孩子没效果;不学吧,又怕错过了让孩子成长的方法。
这可怎么办呢?
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在教育孩子时,借鉴经验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让孩子更快成长。
我们自己也常和孩子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确信经验能帮孩子提高能力,让他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怀疑自己或孩子,而是学习审视经验本身,审视我们学习经验的方式,发现让经验更有效的途径。
我们学习经验的方法通常属于低智学习
在学习经验时,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都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向自己学习,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成功经验;要么向别人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
试错与模仿,这种学习经验的方式,被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詹姆斯·马奇称为低智学习,即较低智慧水平的学习。
想想看,我们在进行经验学习时,不去思考其中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直接简单粗暴地模仿,用到的智慧当然也就很少了。
这听起来不太好理解,我来举两个例子。
- 有人看到别人买房赚钱了,不去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比如房地产的市场情况,房子的升值空间,而是立刻买房子;
- 有人看到别人家孩子上辅导班,成绩提高了,不去分析自家孩子的基础和学习情况,也立刻帮孩子报了相同的辅导班。
这些行为,都是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自己立刻跟着模仿学习的,就属于低智学习。
可能你也已经发现了,低智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去考虑其中特别复杂的其他因素,而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既然别人都成功了,那我也有可能成功。
很多成功学、励志书都告诉我们,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要混到有钱人的圈子里,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成功人和有钱人的行为,就可以更真实地模仿。不知道别人做了什么,经验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低智学习是如何帮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低智学习并不是贬义词,它只是我们在学习别人经验时使用的方式。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取得成功,但也不可否认其作用。
那么低智学习是如何通过试错与模仿,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经验学习方式一——试错
试错是指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尝试,分析事情的结果,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避免做一些会导致失败的行为。
比如,家里来客人,孩子却故意跑来跑去,大声吵闹。你很生气,打了孩子一顿,结果场面变得特别尴尬。
那等到下一次客人来,孩子又出现类似行为时,你便不再打孩子,而是替孩子找了一些事情做,结果皆大欢喜。
于是,你知道了如何应对“人来疯”,而你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便是通过试错,向自己的成功学习。
经验学习方式二——模仿
模仿是指向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别人是采取什么行动成功的,我们也采取相同的行动。
- 比如,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躺在地上撒泼耍赖时,家长却视若不见,结果孩子闹完以后自己爬起来了。于是,当你家孩子耍赖时,你也依葫芦画瓢。
- 比如,有家长给孩子规定的睡觉时间,到了时间,作业写不完也不能写了,结果孩子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于是,你也制定了相同家规。
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种复制别人做法的行为,就是模仿。
试错和模仿他人的经验有什么局限性呢?
试错、模仿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先说试错,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试错向自己学习,积累成功经验,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积累的经验也十分有限。
而如果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减少很多自我摸索的时间,所以我们要重点了解,模仿他人经验的局限性有哪些。
第一,因为我们的眼界有限,导致我们所模仿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别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没有模仿到点子上。
- 比如,你看到有人按照教育专家的经验教育内向孩子,结果孩子变得开朗,所以你也这样做。但是你并不了解,人家学习的是背后教育思维,而不是具体行动。
- 比如,你看到学霸妈妈推荐了一套辅导书,说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你也给孩子买。但是你并不清楚,学霸学习成绩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也可能是好的学习方法起到了作用。
第二,因为边际效益存在递减原则,导致经验并不能保证长久有效。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最常见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对孩子发出警告时,喜欢用数数的方式。“我数到3,如果你再不起来,我就揍你,1!2!3!”
这种方法一开始很有效,你往往不用数到“3”,孩子就会停止错误的行为。可是如果用的次数多了,孩子反而会这种方式产生抗体,导致警告失败。
再比如,有些家长喜欢用“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说真话。一开始孩子以为家长知道了真相,也毫不隐藏地说了大实话。
后来,孩子的认知水平提高,知道家长是在“诈”自己,便故意装傻充愣。结果,使得家长原本有用的经验,也失去了作用。
也就是说,一个经验有用,用多了它就没用了。
第三,即使是很有用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阻碍。
经验是把双刃剑,既能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让我们少犯错,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又可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一件事情依靠我们现有的经验就能解决时,很少有人会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研究不一定能带来好回报的新方法。
如果费了很大力气,最终证明新的学习方向是错误的,还是原来的方法好用,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正是有着这样的种种担心,我们变得安于现状,而经验反而成了阻碍进步的障碍。
面对经验的局限性,如何破解呢?
经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也不必因为局限性而因噎废食。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对待经验,让我们既能高效学习,又能避免陷入抵制学习的陷阱。
具体是什么原则呢?就是努力开发现有经验的价值,同时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经验,做到开发与探索的平衡。
什么意思呢?
比如当你看到别人的成功教育经验,想要模仿别人的成功时,要避免直接模仿行为,而是先分析一下他成功的原因,最好从中找到因果关系,然后再来模仿别人的行动。
我们家长在模仿别人时,很容易流于表象。所以更好的方法是虚心请教一下别人,如果无法请教,就结合试错的方法,摸索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当这些方法发挥了作用时,你必然会继续使用。而且随着你使用次数的增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渐渐变成你的成功经验。
此时就要警惕,要不断地探索,并不停地问自己:
- “我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而言,是最好的吗?”
- “孩子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在这个阶段有用的经验,到了下个阶段也还能有用吗?”
- “我是不是要了解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 “……”
不仅是教育孩子,就是我们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也是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即使是我们以前最擅长的事情,也有可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与探索。
当然,探索和使用新方法,过程肯定不像使用旧经验时那么顺利,在效率上,反而可能会降低。
这是掌握一项新方法与新技能的必经阶段,等到熟悉以后,就可能让我们的能力与效率更上一个台阶。
比如,我以前使用的一直是全拼输入法,打字的速度也不慢。后来我了解到,使用双拼输入法,可以提高打字速度,便开始学习使用。
一开始练习时,我的打字速度很慢,不是记错了对应的键盘,就是忘了怎么拼。有时候,急得我想放弃。
好在坚持了下来,现在渐渐熟练了,我发现,打字速度比使用全拼时快多了。
教育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学习时,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既不操之过急,也要考虑到的局限性。
当发现学习效果不好时,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不小心陷入了低智学习的陷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