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树维维安
经观财经眼专栏作者
有些东西,你防与不防,它终究是要来的。
所谓,时也,命也?
不,“命数”一说,有点言过其实了,对于现在的中美习惯性摩擦而言,应该叫“时也,运也”。
路透社23日报道,美国22日表示,继华为被列入之后,将在“实体清单”中增加33家中国企业和机构,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无法与美国进行任何商业交易。
这33家受害者中,包含了24家原本就被“圈定”好的政府机关和商业组织,以及9家被美国人“追加”到列表中的实体。
这一次,制裁力度是去年高峰时期(28家)的1.2倍。
糟糕的时运,又要迎面赶来了吗?
01
也许,仅仅从数量上来看,确实是这样。
从5月最新公布的实体清单来看,美国将全球1292家机构(不包含附属机构)及个人列入“实体清单”,涵盖73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318家居首,中国278家为第二。
从几十家到上百家,从去年三季度的单日高峰28家到一口气制裁33家,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全方位打压,正在“快、准、狠”的方向上快速升级。
但,美帝就算一口气制裁100家高科技企业,也不是最让人担心的。
真正的恐惧,并不是来自于“聚而歼之”,而是来自于“得而诛之”。
在作战中被聚歼的,通常都是深入地方腹地的精英,而美国人如今正在白热化的“得而诛之”,确远远超乎了这个范畴——不同于以往精准猎杀中国的半导体、5G等行业终的龙头企业,这一次,只要是中国与美国雷区接壤的“泛科技”行业,都不放过。
除了半导体、5G、AI等少数精尖技术之外,有很多科技公司可以称之为“泛科技”——间接和军工、互联网、5G相关,但有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甚至仅仅是给某些高科技公司供应个无关紧要的零部件而已。
这样的公司,也上榜了,只因为他们有1%到2%的非必需美国业务,或者说自身的业务,跟美国有那么一丁点儿,无足轻重的交集而已。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大学的上榜——一个身处中国内陆腹地,知名度并不算高的大学(北大,清华都没有经历过川大的这类“待遇”),关于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又能造成什么实打实的危害呢?
实际上,川大的“待遇”,就是今年来受制裁的30多家中国企业的缩影——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推覆,已经到了二轮扫荡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四川大学在2012年就被列入了实体清单,原因仅仅是因为向实体清单中的企业(九院)提供了美国仪器,恰好又因为调试的时候连接过美国外网,被美国人发现了。于是,美国人就以“对美国的网络安全有潜在威胁”为由,把川大打入了冷宫。
实际上,区区川大,连哈佛机要实验室的一根汗毛都撼动不了。对美国国防部又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威胁呢?
这一次,哈工大,哈工程等大学的上榜,我想很多人还在洋洋自得于“获得特朗普BIS认证”的殊荣,但却没有思考到背后更严峻的事实——别忘了,第一梯队中的人大,西交大,同济,国防科大,西工大等都都已经早早地躺平在被实体清单里了,如果说它们的入围是因为与“天河一号”“天河二号”搭建运营有关,像四川大学这样上榜的案例,恐怕只能被认为美国像对待中国其余的制造业企业一样,开始从产学研大后方的外围动刀子了。
有人说,随着未来中美摩擦的持续,迟早所有211,985都会“进去”这份名单,到时候,80%做海外业务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也会跟着遭殃,不可否认这样的言辞略显夸张,但要传达出的事实确实是发人深省的——从今天开始,不再是华为、中兴与美国5G产业的私人恩怨了,中美制造业,可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断无回头路的分道扬镳了!
02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全方位的战术围剿,令人细思极恐。
回想起来,我们曾经在过去的两年里,过多执着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
方案A,还是方案B?加税,还是不加税?中国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我们甚至天真的以为,只要双方各退一步,把贸易协议签订了,利益至上的两国就能消弭隔阂,把酒言欢,中美的科技和工业化前后沿,就能够敞开一面,重新形成合力。
现在看来,是我们当初过于乐观了——贸易战打的再响亮,那也只是明牌,“实体清单制”才是决定主基调,起到“卡脖子”效果的夺命暗箭!
美国的实体清单制,从来没有对中国有过实打实的让步,这是事实。这也是含蓄应对长达一年多口舌之争的中国,可以在中长期预见的贸易痛楚。
而之于贸易战本身,也不等同于用黑名单制裁,因为烈度不够,美国人要的是把“烈度”全方位燃烧起来,因此他们选择了各个击破——比如,对待中国的“新消费”公司(分众传媒、瑞幸咖啡、新东方等等),从内控合规上锱铢必较,逼迫你承认玩不转游戏规则,从美股黯然摘牌,融资渠道完全被掐断。
对于有能力“国产替代”的科技公司,美国深知这类公司业务线繁杂,产业链影响深远。便有针对性的,以国内法的形势制裁其实体(比如美国给华为中兴等专门“订制”的相关制裁法案,安插上“私通某些异国黑名单企业”的特殊罪名,对其在美子公司大量起诉和处罚,至今都令孟晚舟等人未能翻案。。。)
对于更多在美业务量较大,但却“安分守己”找不出茬的中国跨国贸易公司而言,美国也不是没有打压的办法——找个莫须有的理由,就可以冻结你的在美资产,限制你的美元结算,甚至把你踢出美元结算体系,等等。
纵观这一次的实体清单,我们更有理由佐证我们的判断——从中兴华为事件开始,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卡脖子”就已经不是一两件孤立的个案了,这本质上就是一轮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消费战的高强度车轮战!
各种战术,里应外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遏制中国的崛起!
这一轮的33家实体清单,显而言之就是战略相持的第二阶段——抓住中国制造业的国内闭环和高度协同效应,打压中国制造业的协调性和容错能力!进而从更低一层瓦解中国制造业的活力和韧性!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很令人头疼,在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就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海康2018年出现了史上首次业绩低谷,到现在也未能缓过来。而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泛科技”又连续出招了——这一次,可以预见,更多中国的科技企业会经历一个更消极的发展周期:即便你并不是龙头,对美国业务也几无依赖,但你同样有可能死于行业任何一个角落崩塌带来的蝴蝶效应。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任正非的一句话: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抵制,不要呼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事实看来,任正非当初的判断没有错。既然战事已经全面引燃,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唯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