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芬育儿日记(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约1701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不称职的父母固然可恨,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高标准严要求的完美父母,他们同样剥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空间。这些父母从怀孕开始就研读各种专业育儿知识,遵循着专家教授的理论,不允许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犯一丁点儿错误。然而如此严苛的要求却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效果,最好的父母应该是“刚刚好”的父母。
刘先生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路顺风顺水的考入名校,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从刚刚成为父亲开始,刘先生就购买了大量育儿书籍,其中不乏一些幼师专业的教材,立志要让孩子继承自己的智商,也成为一个精英学霸。
不过现实却给了刘先生重重地一击,4岁的儿子在数学方面的表现十分差劲,十以内的加减法也经常出错。这让刘先生完全不能接受,他崩溃的表示:“我和妻子都是理工科出身,高考数学成绩斐然,儿子无论遗传谁的基因也不应该数学不好啊。”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仅要靠父母的教育,也离不开孩子自己的努力。刘先生正是走入了“完美父母”的误区,对自己和孩子都太过严苛,反而让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呢?
一、家长的完美追求
很多家长对自己有着完美的追求,希望能在物质上和教育上都带给孩子最好的体验。这一类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投入了大量心血,努力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生怕自己有一点失误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小到吃什么东西、睡多长时间,大到学什么知识,和谁交朋友,“完美父母”全都要为孩子安排的妥妥当当。一旦中间出现了偏差,他们就会表现的急躁焦虑,甚至会把这种压力间接的传递给孩子,
二、完美家长阻碍了孩子哪方面的发展?
完美家长不但是自己的一种束缚,同样也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1、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当,孩子只需要被动接受照做,因此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将会不能自已设定计划、执行计划,缺乏创造性。
2、压抑了孩子的潜能。
家长照本宣科的为孩子设定各种课程,培养孩子的能力,其实反而压抑了孩子内心的潜能,削弱了他们自己对于学习的向往。
3、混乱了孩子的情绪认知。
家长的完美要求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缺点。家长过于要求完美,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情绪认知,不能理智的接纳自身的缺点。
完美家长常常伴随着极强的控制欲,非常容易引发心理失衡,接受不了孩子表现不好,反而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三、做一个“刚刚好家长”
最好的父母是“刚刚好家长”,既不对孩子放手不管,也不事事要求孩子完美。坦然面对自己在教育中的不足,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孩子”。
1、允许自己不完美。
家长无须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无所不能,而是应该真实地展现自我。遇到不懂的事情坦然地告诉孩子自己不会,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做了错误的示范能够真诚地给孩子道歉,与孩子一起成长。
2、允许孩子不完美。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学习孩子真正感兴趣、有天赋的课程,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引导孩子提高自我认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3、与孩子成为朋友。
放下父母的权威,与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不要完全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但是也给予彼此独立的空间。同时也为孩子建立完善的社交理念,帮助孩子从家庭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与同龄人的社交关系中。
心理学家温妮·科特曾经说过:“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需要最好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可以在婴儿时期完全满足孩子的需求。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会开始面对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刚刚好家长”,诚恳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尊重孩子的不完美,与孩子在成长中一起不断的完善自我。
您是“完美父母”吗?还是“刚刚好家长”?欢迎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是@小芬育儿日记 ,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