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泰式幸福”背后的社会实况:泰国人真的幸福快乐吗?

“泰式幸福”背后的社会实况:泰国人真的幸福快乐吗?



泰国在所谓「幸福评比」的国家排序经常名列前茅,表现不俗,看似不富裕的泰国人真的很快乐吗?



每个民族因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历史变革及宗教文化等因素,形成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特征,例如世人普遍认知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英国人刻板、美国人机会、印度人精算、中国人勤劳。


泰国的民族性格一般被归结具有温厚善良、容易满足、团结友爱、崇拜权威、爱讲面子、慈悲为怀与忍耐麻木等多重特征。这些具有相互矛盾的民族性格,一方面造就出泰人知足常乐的幸福泉源,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发展迟缓的症结主因。


泰民笃信生死轮回的命定观



佛教主张前世、今世与来世的「三世轮回论」,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说」,强调人生变幻无常,一切命中注定,只有忍受顺从、修习佛法、去恶积德才能得到来世的幸福,此等教义,型塑出泰人具有慈悲为怀与忍耐麻木等隐忍性格。


泰人相信「人生即是苦难」与「知足才能常乐」等概念,因为「苦」与「乐」皆是前世修为的「果」,早已是命中注定的因果,此种性格特征体现在对传统社会阶层制度的默认,对社会现实生活如贫困、吸毒、酗酒、贪腐或环境污染等重要问题的容忍与麻木,因此泰人遇事常以苍天有眼、听天由命或泰然冷淡等无为态度去应对,亦正因这种忍耐麻木的消极性格,导致泰人极易养成不求进取、逆来顺受与及时享乐等心理特质.


泰人寅吃卯粮、及时行乐的生活消费观念,极易造成个人与家庭严重的负债问题,根据泰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收支数据显现,2,100万户家庭中有1,080万户家庭平均债务高达178,994泰铢,其中多数泰人收入的4分之1用于购买彩票、喝酒、抽烟等物欲享乐及其他追求时髦的消费支出,由此而衍生的治安乱象,使得泰国政府不得不制定并推行相关政策(彩票限价、售酒限时、室内禁烟)来设法缓解民众的负债压力。泰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中庸而避免极端,服膺阶级致崇拜权威,「爱面子」的民族性格即使个人债台高筑,生活不丰,政府为了国家与人民的颜面,仍得以低至1.3%的失业率和0.66%的通货膨胀率为包装数据,而被彭博网评量为「痛苦指数」最低的国家。



泰国国内目前至少有6百至7百万贫穷人口,平均年收入不到3万泰铢(约900美元),另有120万泰人处于极度贫穷边缘,面临三餐无以为继的状态。泰国全国80%的土地集中在20%的地主手中,最贫穷的20%人口只拥有不到0.3 %的土地,目前全国农业人口约有2,500万人,占总人口的38%,而他们多数生活在贫穷线边缘,1%泰国人拥有全国66.9%的资产,已成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泰式幸福」是一种努力接受现况及自我感觉良好的精神幸福,是把快乐泉源回溯到以心灵判断为依归的衡量标准,这种「知足常乐」及「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有时更超越「人在福中不知福」的幸福境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81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