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我国的孩子约60%由爷爷奶奶照顾,约30%由外公外婆照顾,仅有10%的年轻父母觉得照顾孩子是自己的责任。
执笔:王彩云
编辑:小枝
定稿:苏子后
古话常说:“百善孝为先”,直接言明了孝顺的重要性,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这种传统美德,被不少年轻人抛之脑后,还衍生出一些新的不孝行为。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新出现的三种不孝行为,令老人倍感寒心
1、 孙子出生后,老人要无偿的帮忙带娃
现在的年轻一代,身上背负着房贷、车贷及孩子的教育基金等生活压力,导致他们在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后,就迫切希望能够回到职场中,来减轻生活的负担。
这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让老人帮忙带娃,既可以自己放心,又不用花费金钱,有的在交由长辈养育期间啥都不过问,例如宝宝必需品:衣服、奶粉、生病、尿不湿等不仅不管,还不给长辈薪资。
甚至直接将孩子放在父母家养育,等娃在上学后,再接回自己的身边。
他们觉得父母老了,也没有什么事,刚好可以帮忙自己缓解一下压力,再加上老人花费小,也有养老金,不需要去担心这些。
大数据显示,我国的孩子约60%由爷爷奶奶照顾,约30%由外公外婆照顾,仅有10%的年轻父母觉得照顾孩子是自己的责任。
2、让“有巢老人”活成“空巢老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人一切都在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即便是子女结婚后,也还不忘帮助他们,有了孙子后,也会帮忙照看,而到自己年老了,生病了,就生下老两口相依为命了。
子女却继续忙碌着自己的生活,而对身在老家的父母不管不顾,让“有巢老人”活成“空巢老人”。
其实,只要子女在外面,父母的心始终都会有所牵挂,而大多数子女都不太了解当爸妈的心思,不仅不想去看望老人,更有甚者还想着远远地躲开。
隔壁家的李大爷,在儿子婚后一直帮忙照顾自己的孙子,感觉老了,不能帮孩子的忙了,老两口就默默回到了老家。儿子儿媳整天忙于工作和孩子,压根没有时间顾及老人,导致老人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能动就自己相互照顾下,等不能动了,就一起住到养老院里,儿子是靠不住了。”
3、伸手向父母要钱
现实的生活中,不少中国父母,总是把子女当成孩子,即便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已经已经结婚生子,且具备了挣钱养家的能力。
父母总是秉持着包办的方式,使得子女虽然成人,但还是依旧向他们伸手要钱,压根就不懂得体恤和感恩,好比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婚后,依旧伸手问自己的父母要钱,还觉得理所应当,觉得自己对父母挺好的。
其实,子女的这种行为,比直接不养老,还让人感觉到寒心。
如何使子女变得孝顺?
1、 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父母总是把孩子当作是自己手心里的宝,想要把一切好的物质和爱都给他们,甚至对子女很是溺爱。
最终,让孩子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长大了还一直想着要靠爸妈。
这就需要父母从子女小时候就锻炼其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经常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活,这样子女就不会想着凡事都依赖爸妈。
2、从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懂得感恩,就需要自己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对待家里的老人尊敬、孝顺,报以感恩之心。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也会渐渐学会做人要抱有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要孝顺、尊敬。
3、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从小教导孩子要勇于承担责任,例如自己做错了事情勇敢认错,并加以改正。可以在生活上,也可以在书本上进行教育,另外还要注意自己本身的言行举止,切记身教大于言教。
延伸阅读:国外的养老方式
1、美国:抱团养老
由于子女常年忙于工作或是求学,最终留下老两口孤零零的,于是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开启的一种养老方式——抱团养老,这在国外特别流行。
几对兴趣相似的老夫妻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一起聊天、看书、吃饭、锻炼等,让自己的生活热闹起来,这样的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德国:同居式养老
在德国的养老机制特别好,老人在年满60周岁后,就可以进养老院养老,但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欢疗养院里单调的生活,于是就有一些老人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了同居式养老生活。
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栋房子里,但是平时会有各自的私人场所和时间,也会各做各的饭,但是在周末的时候,就会选择在公共厨房里聚餐一次,或是组织集体活动,一起到附近的城市旅游。
3、意大利:旅居式养老
不少老人在年老后,想通过旅游的方式,来享受晚年生活,因此就会将自家的面包车改成了“房车”,有的老人直接开房车去旅游。
想想一下,在自己年老后,可以和自己的老伴、好友一起,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旅游、露营,还能够沿途尝尝美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惬意,这种方式在意大利很流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