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伟人烈士,至今他们的事迹仍然为人们歌颂,在那个纷乱的抗战时代,重庆的渣滓洞是一个万恶的地方,不少英雄在这里被迫害,其中就有一名女烈士江姐江竹筠,如今是和平时代,她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定居在美国,记者采访他为何不回国,他拿出了一组老照片。
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名叫雪琴,5岁念书时,父亲就给她取学名为江竹君。然而父亲游手好闲,母亲性格刚烈,这段婚姻无法继续下去,母亲就带着江竹君姐弟到了重庆。
江竹君的性子随了母亲,为了不让母亲太辛苦,十岁时就当了童工,后加为保家卫国加入组织,直到被捕后,江竹君一直严守秘密文件,从不说露,并化名为江竹筠,而江竹筠的一生只有一段婚姻。
这段婚姻的开始还是组织任务让她与彭咏梧假扮夫妻,1943年,考虑到安全问题,江竹筠并做了彭咏梧的“妻子”,当时彭咏梧无法与在云阳的妻子谭正伦取得联系,因此江竹筠与彭咏梧朝夕相处,一块生活,两人渐渐有了情谊。
1945年,两人结婚,次年江竹筠难产,被送进了医院,丈夫未能及时赶到身边,她并选择了剖宫产和绝育两个手术同时进行,可见她的勇气,实在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江竹筠最终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彭云。
儿子还未三岁时,丈夫便英勇牺牲了,同年江竹筠被关到了渣滓洞。去过重庆旅游的旅客应该了解到,渣滓洞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当时这里同时被关押了几十个英雄烈士,生活格外得苦。
关押在渣滓洞,每天都想着年纪还小的儿子,这大概是她黑暗生活里唯一的慰藉了,在临刑前写了一封给表弟谭竹安的遗书,里面透露了一个母亲对儿子非常柔情的一面,解放后,这份遗书就保存在了博物馆。
江姐的好友,也是彭咏梧的前妻,就将自己与彭咏梧的儿子彭炳忠和江姐的儿子彭云一起抚养长大,彭云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美国的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彭云从小就听大家说自己的母亲是如何伟大,因而外界对彭云定居美国不回国的做法感到很疑惑,记者便去采访他为什么不回国?他拿出了一组老照片回答到,改革开放前国家需要人才,但我没能及时回到祖国,错过了时机,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