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42岁丧夫,51岁入狱,52岁女儿自杀,人生起起伏伏,她却活到94岁

42岁丧夫,51岁入狱,52岁女儿自杀,人生起起伏伏,她却活到94岁

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于他生来就是贵族,而是在于他直到去世时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她被媒体誉为“中国的最后一位贵族小姐”,有人称她为中国版的唐顿庄园大小姐。她的照片总是面带微笑,尽管大部分她的照片被摄于晚年,脸上布满了皱纹,可她也依然是带着笑靥。

优雅的姿态、平和的目光,总是让人温暖,而对她心生敬畏。一个人皮囊的美,是容易逝于年华的。而刻在骨子里的高雅与芳华,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那份鹤发苍颜下超脱于时空的婉约气质,温柔而有力的向我们证明了一位女性气场的强大,她就是民国作家——郑念

天生丽质难自弃

郑念原名姚念媛,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曾入选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后成为教育家名震一时;她的父亲姚秋武早年赴日留学,辛亥革命后担任海军少将。

而郑念不仅家世显赫,自己也长得天生丽质,从小就深受喜爱。在高中时期便被记者捕捉到,共4次登上了《北洋画报》的封面。那个时候的《北洋画报》几乎就是中国传媒界的“北方巨擎”,一时在天津名媛圈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要说民国时期的名媛圈,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旗袍、麻将、烟斗……大家闺秀们早早地寻一位如意郎君,便是开始了锦衣玉食,相夫教子的贵族太太生活。

成天也就四五聚会,打打小麻将度日。而郑念虽从小就浸在这样的文化圈里,可对于后半生靠别人活着并不感兴趣。她接触到先进的潮流思想,女人也要为自己而活,靠别人终究是靠不住的!

她坚持了继续学习,不理会追求者的长队。她如愿考入了心仪的燕京大学,这在当时已是国内的最高学府。随后又凭借优异的表现前往了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考取硕士学位。

即使是在伦敦,可郑念依旧是众星捧月,不过她却确实对一个人动了心。那就是郑康琪。郑康琪当时正在攻读博士,一表人才的他用才华打动了郑念的心,便迅速结为了连理。

横遭不测经磨难

结婚后,郑康琪也顺利毕业成为了一位中国的外交官。身为妻子的郑念也跟随他四处东奔西走,在澳大利亚产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儿。

三人在澳大利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而新中国的成立,呼吁着他们的爱国之情。中国刚经历了战乱,此时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迫切需要人才回国建设。

郑念夫妻毅然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回到了上海。郑康琪先后担任了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又出任了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上海区总经理,而郑念也担任了顾问一职。

可谓是仕途一帆风顺,三人居住在市中心的小洋房里,幸福美满地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她的英国朋友前来做客,都夸赞她的家庭情调,称其为“色彩贫乏的城市中,充满优雅高尚情趣的一方绿洲”。

诚然,那个时候的上海,市民是清一色的“中山装”,蓝色和卡其色是潮流,而她依旧坚持定制丝绸的旗袍,出门有轿车呼应,俨然还是民国时期的那一套。她并不甘于加入时代的洪流,而坚持特立独行着,尽管后来她为之付出了代价,但她依旧是初心不改。

天有不测风云,郑康琪因癌症很快的去世,郑念不得不独自养育女儿。虽说如此,家里还是有众多佣人帮忙照料,而家里依旧布置得精致而温馨。

她常常就在家教育女儿,一起看书、品茶、听唱片。而她的特立独行,终究将她引向了灾难。一天早上,突然两名大汉闯入她的家,便开始翻箱倒柜地“搜寻证据”,她也被押往了批斗会。

她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记下“我故意把步子放得悠闲缓慢,极力做出镇静自若的神态”。郑念就这样被卷入时代的洪流当中,她的优雅、她的精致,被视作“走资本主义路线”,何况她还在跨国公司工作,涉嫌为英国间谍。她拒绝了一切的指控,而恼羞成怒的“小战士”把她关进了大牢。这一关,就是6年。

可她的第一反应,想到的竟是亡夫郑康琪,她为他庆幸不用受到这般凌辱。她在狱里依旧不改精致的生活,每天借来扫帚,主动把自己的监牢打扫得干干净净。

即使是反背着双手,她依旧要把西裤两侧的拉链严丝合缝地拉好,只因为“不能丢了体面”。她在狱中没有一丝狼狈与嚎哭,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贵族”精神。她想起泰戈尔《飞鸟集》里的诗,“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她就这样在牢中被关押了6年,期间,一直不停地有人来要她承认罪名、揭发同僚。她却坚持在每次落款的“犯罪分子”前都固执地加上“没有犯过任何罪的”这几个字,在别人看来,她仿佛是一个固执的老太婆。

随后政治局势逐渐缓和,郑念被宣布“刑免释放”。可她并不甘心,她拒绝了出狱,要求狱方赔礼道歉,并且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恢复她名誉的清白。

自然,这样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她被粗暴地架出了监狱,扔在了街上。而噩梦并没有结束,她女儿的死讯传来。她明亮的眼眸,也因此失去了神色。

她拼了命地去调查女儿“自杀”的真相,发现竟然是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她不依不挠地将凶手送上了法庭,让他得到了相应的惩罚。郑念的势必不允许自己的名誉遭到败坏,因为她坚信自己的正确。

风霜侵蚀仍自傲

举目四望,在这片大地上,她再也找不到一位亲人。她孑然一身,选择离开了这片令他伤心的土地。她变卖了家产,来到了华盛顿定居。

而此时,她已经65岁。即使孤寂,但她仍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她把她的一生写成了一本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书中她回忆起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但她用她的坚贞和不屈坦然面对。

书的开篇,她写下“献给梅萍”,因为没有对女儿的挂念,她就没有动力和希望去挺过那段折磨,也没有对生活的热情去记下这段文字。而作者的署名,她用了丈夫的姓,取名郑念作为笔名,来纪念亡夫郑康琪。

《上海生死劫》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球人民都为这位优雅的中国女人在磨难下的坚忍不拔感动,她作为作家的才华也得到了认可。

后来她将所有的版税拿来建立了基金会,基金会以她女儿的名字命名,旨在帮助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尽管已80岁高龄,她仍坚持去一些高校演讲。她始终精致而优雅地活着,在美国时依然化完全妆,穿尖头皮鞋加真丝衬衫,一点也不受岁月的影响。

人们往往去讨论是什么定义了高贵,是精致贵重的金银珠宝还是天生含住的金钥匙?而郑念用自己传奇的一生去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她内心的淡然、精神的优雅,让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不禁感叹她有着高贵的灵魂。

她被美国媒体称为有着“比骨瓷更硬更美的灵魂”,她从不放弃生活,不去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她依旧坚持去追求人生的美、生活的美。她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822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