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出境游彻底泡汤,于是整理了去年去北欧的游记,以兹怀念。五一假期,分享给大家的#此生必去之北欧系列#第五站芬兰。
从瑞典乘坐诗丽雅邮轮穿越波罗的海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此行的最后一站。诗丽雅邮轮跟其他各航线的邮轮公司一样,船上有舒适的客舱,丰富多样的自助餐厅,琳琅满目、名品荟萃的免税商店,更有国际水准的娱乐表演。
你可以玩玩游戏,逛逛店,或者到甲板吹吹海风,枕着波罗的海的涛声,一觉醒来就到了目的地,真是美好的体验。
此行最后一站芬兰共和国,34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处于北极圈内,一万多年前,已经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到14世纪,芬兰被瑞典侵占,并入瑞典王国。1809年,俄国击败瑞典、芬兰成为俄国统治下的大公国。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芬兰趁机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二战中,屈服于德国,参与对苏战争。因此,二战后,主权、外交受制于苏联,随着苏联衰败,芬兰摆脱了苏联的影响,于1995年加入欧盟。
曲折的历史并没有阻挡芬兰成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里林覆盖率高,湖泊众多,海岸线长,自然条件如此得天独厚,因此全民热衷户外运动。再加上高收入高福利的待遇,芬兰人民想不幸福也难呀!
上午,我们首先游览了西贝柳斯公园。公园内一处石坡上竖立着由606根不锈钢管排列组合而成的现代雕塑,犹如一架巨大的管风琴,代表了西贝柳斯一生共创作了606首交响乐。
他被誉为欧洲的贝多芬,勃拉姆斯之后的伟大的交响乐大师,他创作的《芬兰颂》,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随后,我们来到乌斯别斯基教堂,它建于俄国统治时期,褐红色的外墙,金绿色的尖顶,具有俄罗斯东正教堂的建筑风格。砌筑外墙的红砂石,从俄罗斯运来,教堂顶部有13个高耸的金绿色尖顶,都朝向圣城耶路撒冷,其中最大最高的尖顶代表耶稣基督,其余12个尖顶代表耶稣的12门徒。
赫尔辛基大教堂坐落在市中心议会广场上,建于1852年,是基督教新教路德派教堂,主体建筑的前后左右有柱廊和山形墙,配以淡绿色的圆顶,教堂矗立于高台之上,沿石阶而上,进入教堂大厅。
大厅内明亮宽敞,没有繁复的装饰,教堂内外为乳白色,透出圣洁的现代气息。这座教堂又被称为白教堂,每年,神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
教堂前方还竖立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基座下方还有代表和平、正义、智慧、友谊的人物雕像。站在大教堂前面,可以看见右前方是赫尔辛基大学,左面是政府大楼。这三处宏伟的建筑都出自建筑大师恩格尔之手。
岩石教堂不同于红教堂和白教堂,设计师独辟蹊径,为了尽量减少教堂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坦佩里区的一整块岩石上,向下开挖出直径20多米,深18米的深坑,将开采出来的石块垒砌在内壁上部和教堂正面的外墙,在深坑上部构建框架,并用铜条盘绕成圆形铜顶。
教堂内壁则保留了开挖后留下的花岗岩石壁,形成直径20多米,高13米的空间,整座教堂就像一个扁圆形的铜鼓,有极好的音响效果。因此,许多乐团经常来此举办音乐会。
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村就在芬兰北部的拉普兰,每年圣诞前夜,圣诞老人都会驾着驯鹿雪橇,为小朋友们送去礼物,这已经成了孩子们童年的期待。
可惜,这次我们没有去,下次一定在圣诞节,前往芬兰,在玻璃屋追极光,在雪地里蒸桑拿,与圣诞老人合影。北欧,下次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