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无效教育会让孩子叛逆,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忍住这3件事

无效教育会让孩子叛逆,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忍住这3件事

文/欢乐豆育儿课堂(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家长们转载分享)

父母们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期待是自然,但是这其中也有过犹不及的弊端。当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后,孩子并非一定能如父母所愿一般成才。对于孩子而言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更自律地对待生活,这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同时小张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即便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小张对孩子的辅导却从来不马虎。常常能够看到小张一边加班,一边远程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动态,小张花了大价钱在家里安装了监控,还是能够实现实时对话的那种。小张美其名曰“就算我不在家,对孩子的监督也不会止步。”

近来,小张被领导安排出差了,虽然小张放心不下孩子,但是领导的安排也无法反驳。为期3天的出差让小张如坐针毡。好不容易3天一过,小张就连夜赶回了家。

一进家门小张发现孩子居然还在看电视,一边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哈哈地笑着。看到妈妈回来,孩子很是惊慌。小张瞥见孩子的作业本被凌乱地扔在一旁更是十分生气,气急之下她动手打了孩子。

孩子大哭着反抗“为什么你要管我?你不可以一直出差吗?”孩子的话让小张很伤心,手上的劲儿也更大了。孩子爸爸闻声后赶紧从卧室出来。小张转而对丈夫发起了脾气,就在两口子争执的时候,孩子夺门而出。

小张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孩子,可是孩子却不愿意回家。“我什么都要听你的,而你只会骂我,我不要回家。”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叛逆?

南京一名11岁的小男孩因为上网课不认真被父母批评后离家出走。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没想到民警找到孩子后,孩子却不愿意回家。“他们只会逼我学习,我要出去打工。”

辽宁省一名16岁少年在24小时内多次在附近小区放火,当孩子又一次准备放火的时候被民警抓住。在被问及原因时,孩子说道“我爸总说我会进监狱,那我就进去给他看看。”

济南天桥区,一名8岁女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与父母发生了争吵,晚饭时趁父母不注意从阳台跳下。父母哭天喊地不明白自己只是说了孩子几句,为什么孩子就会想不开。

1. 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萌发让孩子更加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听见、被看见。孩子开始有主见、有表达,当这种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和反馈时,孩子就会做出过激的表达,孩子的想法越清晰,渴望表达的愿望越强烈。

2. 孩子渴望被父母尊重

孩子渴望被尊重的心理被父母忽视时,孩子内心的委屈和不满会让孩子更加急切地为自身权利做争取。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高自尊感,更加容易激化自身与父母间的矛盾和分歧。

3. 孩子的想法被压制。

当孩子对于自我的生活没有选择权时,孩子感受到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制。父母的权威让孩子觉得压抑,孩子渴望有一个倾诉而出口。但是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孩子内心积蓄的愤懑最后变成了叛逆行为。

看得出来,当父母觉得孩子叛逆时,很多时候是父母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成长诉求。当孩子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时,父母的无效教育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无效教育只会让孩子更想逃离

1. 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大多数父母们习惯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为孩子设定好的成长规划需要孩子一丝不苟地照着执行。

父母习惯按自己想象的教育模式对孩子进行引导,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真实诉求,在遭到孩子反对时,父母的一句“我是为你好”成了屡试不爽的教育万金油。

2. 总是忽视自身教育上的缺陷

父母们不愿意承认自身的教育上存在缺陷,不愿意看到自身教育上的不足。一旦教育的观点遭到孩子的质疑后,父母们便会变得愤怒,便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权威遭到了破坏。于是父母缺少对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刚愎自用地觉得自己做的都对。

3. 总是过分急切地希望孩子改变

父母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教育会为孩子带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教育效果。而事实上,父母的教育引导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有耐心的过程。改变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过于急躁地要求孩子改正,很有可能让孩子变得逆反。

父母教育的初心是好的,但是错误的方法只会让教育越来越跑偏。聪明的父母总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聪明的父母在教育的把握上总是松弛有度的。

聪明的父母懂得忍住这3件事

1.忍住自身的控制欲

父母为了自身教育的安全感总是喜欢对孩子抱有一种控制欲,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父母不自觉会对孩子指手画脚,会希望能够替孩子做决定。但是这样不仅会让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对于父母的依赖也会让孩子的发展受限。

2.忍住一时激动的坏脾气

父母的坏脾气让孩子不断地质疑父母是否爱自己,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好,这样的质疑让孩子的内心饱受摧残,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的坏脾气发泄中被一点点消耗。懂得控制情绪的父母更加能够看到孩子理性分析问题、淡定地解决问题的样子。

3. 忍住日常无意义的唠叨

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孩子理解和遵从,于是总是一遍遍地强调。父母眼里的苦口婆心,到了孩子眼里就是唠唠叨叨。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孩子却不愿意多加体悟。当父母懂得言简意赅地和孩子交流表达时,父母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愿意付出真心和时间的父母更加能够有机会找到教育的秘诀。大家对于父母的常见教育误区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034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