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儿子正在专心玩手机,爸爸走了过来。
爸爸:你们下周是不是就要考试了?
儿子:对啊!
爸爸:那你怎么还在玩手机呀?你快去学习呀。
儿子:我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爸爸:作业做完了也可以看看书嘛。你只知道玩游戏,考试能考好吗?
儿子:考得好又怎么样,考的不好又怎么样
爸爸:只要你考得好,爸爸给你买遥控飞机。
儿子:已经买过啦
爸爸:最新款的平衡车
儿子:都有啦!
爸爸:那你也别玩手机了,这样只要你考得好,你要什么爸爸都会给你买!
儿子:那我要最新款的iPhone手机。
爸爸:好,只要你考的好爸爸就给你买
当大家看到以上场景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许多家庭也一直都在使用这种贿赂式教育方式。可这种方式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恐怕很少人会去关注。这种教育方式最终会导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报有目的性而不是发自自己的内心。物质的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被动,跟孩子形成一种交换的关系。他对做一个好孩子并没有乐趣,他做一个好孩子的乐趣在于别人给他一个玩具;他对学习成绩好并没有乐趣,学习好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奖学金。
所以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个事情本身的乐趣与价值,等他长大踏入社会可能会逐渐的丧失人生的意义!
那怎么做才能达到一个一箭双雕的效果呢?
假设我们把场景一换成场景二的对话,同样一件事 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场景二:
爸爸:看看下周好像期中考了,
儿子:对啊
爸爸:那你对自己的成绩有什么期待吗?
儿子:没什么期待
爸爸:那假设你考的很好,你的心情怎么样?
儿子:应该会很开心吧,
爸爸:那为什么会开心呢?
儿子:因为老师会表扬我呀,你们也会称赞我,然后同学们也会很羡慕我
爸爸:大家表扬你,是因为你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那怎么样才能考好呢?
儿子:我回家以后好好学习,认真写作业。
爸爸:那你想玩游戏了怎么办?
儿子:嗯爸爸那我可以先写完作业在玩游戏啊!
爸爸:你想的这个方法真的很棒
儿子:爸爸,那我先去写作业啦!
爸爸:孩子等等,你刚才的这个行为爸爸特别的欣赏,你知道这个行为叫什么吗
儿子:不知道
爸爸:叫自觉
这种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更加充满关爱,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绩,更重要的是去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让他知道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他表现的好你就可以告诉他,因为你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气概,因为你表现出了坚持,表现出了自律,这时候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坚持做这件正确的事,才会认识到做对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小结: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办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走一些歪路,教育孩子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和孩子共同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