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尊心源于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首先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表扬就是维系自尊心的重要方式。毕竟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为了生存和人际关系,我们要付出很多。而一个人拥有自尊心才能够更好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能够凭借对于自尊心的重视,不断努力 促使自己走的更快更远。但是现如今,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由于忽视了某些做法和行为,导致孩子的自尊遭受“践踏”,父母应该醒醒了。
小庄的父母对小庄很严格,特别是在小庄的行为养成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尤为重视。但是让小庄难以接受的事是,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严苛到失了几分都要斤斤计较,批评自己 ,甚至说一些伤了小庄自尊心的话。
有一次,小庄数学只考了78分。由于此次卷子比较难,但是小庄依旧拿了全班第二。可是小庄却很害怕,因为他知道妈妈一定很不满意。
果不其然,父母知道了小庄的分数后很生气,任凭小庄怎么解释此次卷子的难度以及考了全班第二都无济于事,特别是妈妈,非常不屑的说道:“看你平时就是不好好读书才考这种分数,第二名有什么用,这种分数你不嫌丢人我都嫌丢人,你看看你表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满分100分的卷子,从来没下过95分,你呢?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说完气呼呼的出去了,只留小庄一人在房间发愣。
小庄妈妈不知道的是,小庄也为考试付出了努力,但是就因为成绩没达到妈妈要求,妈妈就拿自己不好好学习,比不过表哥这些话来伤害自己,这让小庄异常难受,好久都不想理妈妈了。
那么,对于小庄的情况其实很多家庭都有,父母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努力,结果给孩子身心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下面这几种做法,很伤孩子自尊心,父母注意了。
1、对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有时候情绪不佳,就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但是却不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父母有时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警醒孩子,或者是发泄自己的不满,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因此受到什么伤害。孩子其实只是被迫接受这样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可能可以暂时制止孩子不良习惯或是错误,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父母用这种方法长期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会用父母的方式来对待问题,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2、把孩子跟其他人比较
可能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每个人所经受的教育环境大不相同,因此学到的知识和掌握能力也不尽相同 。如果父母强行把两个孩子做比较,显然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除了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孩子可能会产生妒忌心和攀比心,这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也是不利的。
3、嘲笑或批评孩子的天生不足
人无完人,有些孩子存在一些天生的缺陷 ,如果父母反而也这些缺陷打击孩子,或者忽视孩子,那么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负担和影响。孩子自尊心受挫的同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多余的人,同时产生自卑心理 ,除了心生孤独外,等会造成一种被孤立和被遗弃的感觉,这对于孩子今后发展有诸多危害。
4、父母从不表扬或夸奖孩子
有些父母觉得总是夸奖或表扬孩子,会让孩子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从而丧失对自我的反省和奋进心思,其实这种想法太过于片面。要知道,父母适度的表扬和夸奖,能够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认为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更是有结果的。从父母表扬的内容和语气中,孩子也可以从中发掘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如果父母疏忽,适当的表扬,甚至经常打击孩子,孩子容易低沉消糜,甚至叛逆反抗。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尊心呢?
首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父母可以给孩子多个选项,让孩子自己挑选,把主导性让给孩子,也能培养孩子的主见,使孩子更有信心。
其次,父母可以把决定权让给孩子
有些家庭的父母喜欢控制孩子,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容易犯错。其实这等于间接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也越来越有独立意识。如果总是处于父母的掌控之下,父母说一自己绝不敢说二,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懦弱,没主见。因此,父母尝试把决定权让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也是在管理孩子的自尊心。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
很多父母潜意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可挑剔,完美无瑕,但其实这是很不现实的。家长应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并不可怕。父母更不应该在孩子以犯错误就惩罚他们,这样反而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所以说孩子小的时候总是顽皮捣蛋,但父母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应该建立在使孩子懂得自我约束,而不是打击孩子,甚至践踏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无地自容,这反而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虽说父母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可能会践踏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应该懂得避免,给予孩子更宽广更美好的未来。那么大家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犯贱?她孩子自尊的忌讳?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