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提到刘邦,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刻薄寡恩,诛杀功臣的帝王。其实司马迁很多时候都是在抹黑刘邦,多方资料证明真实的刘邦并不是那样的。
01晚年病重
凡是常年征战的人,身体健康多少都会出点问题。
刘邦从沛县起兵以来,早已伤痕累累,到晚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尤其是公元前196年10月,刘邦已经60岁了,仍然亲自带兵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造反。
并且在亲临前线的时候还中了一箭,回去以后箭伤不断反复,经常发高烧,眼看就要归西了。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吕后居然帮他找到了一个神医。
而且神医还拍着胸脯对刘邦说:“疾可治。”
晚年的刘邦病得非常严重
02痛骂神医
能有神医保证治好刘邦的病,这对大家来说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好事,但刘邦的反应却让所有人意外。
刘邦不但没有接受神医的治疗,还对神医破口大骂。
“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这段史料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刘邦的命是上天注定的。
当年我一介布衣,能手提三尺剑建立大汉王朝,这都是上天给的。
现在上天要收我了,就算神医扁鹊在,都不一定能违背天意,你凭什么说能治好我。
看这个这里的话,我们都会觉得这才符合刘邦无赖小人的形象。
刘邦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是无赖形象为主
03赏赐黄金50斤
其实不然,刘邦的目的不是把神医骂走,而是在救他。
因为刘邦很清楚自己的病情,都已经70多岁的人了,病情这么重根本没有治好的可能了。
神医敢拍着胸脯的说把自己治好,万一治不好了,肯定后被治罪,弄不好还要杀头。
把神医骂走是对神医最好的结果。
其实刘邦骂神医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以免神医被治罪,而赏赐他黄金50斤,算是对神医的赔罪。
《资治通鉴》记载为:“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没帮人看病,还白白得了50斤黄金。
所以从这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刘邦的宅心仁厚,跟司马迁笔下的无赖小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其实刘邦一直是宅心仁厚的
04宅心仁厚
如果我们从《资治通鉴》和其他正史资料记载来看。
会发现这些史料中,对刘邦形象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以宅心仁厚为主。
因为从刘邦起义那天开始,就有宽厚长者的称号。
后世的苏轼也曾经说过:“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不是因为他喜欢杀人。
而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能容人。
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刘邦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无赖小人,他手下的众将士凭什么服他呢!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的时候,不仅善待秦三世还跟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刘邦跟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05对待项氏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觉得刘邦完全就是在做戏。
要不然为啥建立大汉王朝以后杀了那么多功臣呢?
先不说杀功臣,我们来看看他是如果对待自己的劲敌项羽的。
项羽兵败以后,刘邦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将自己的对手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还封项伯为侯,其他的项氏也全都改为刘姓,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几乎都是当上帝王以后对自己的劲敌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项伯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06诛杀功臣
刘邦之所以给后人刻薄寡恩的形象,主要是来自于他诛杀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功臣。
如果我们纵向来看的话,刘邦杀的功臣跟朱元璋相比实在是差远了。
刘邦当时一共封了100多个侯,真正被杀的其实就是那几个异姓侯,而且很多都是吕后做的手脚。
再加上后来的吕后当政,我们可以很合理的怀疑,诛杀功臣完全是吕后为自己日后掌政在铺路。
当年刘邦听说韩信被杀的时候,他的表现更是且喜且怜。
而且当年刘邦已经决定放过魏豹了,是后来吕后又把魏豹骗回来给杀了。
所以说刘邦杀功臣这件事情,很多时候都有吕后在后面做手脚。
刘邦死后,吕后就全面掌政了
所以从上面那些史料,我们应该能看出刘邦并非司马迁笔下描写的那么不堪。
毕竟刘邦的帝王不是世袭得来的,而是靠自己奋斗得来了,那时候群雄并起。
如果刘邦真的是一个无赖小人,估计他不可能成为帝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或许刘邦喝醉了,亲口吟唱的诗句,才是他真实的写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4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