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三体-小遥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历史就像滚滚而过的车轮,既是时间的延续,也是整个宇宙的发展规律。人类文明虽然只出现了几百万年,却在整段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回首过去,人们可能会对改变人类命运的某个历史性事件印象深刻,却从未了解过几千年前的某一天,全世界都曾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公元前536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灾害,并且引发了一系列气象变化,严重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虽然此次灾难并不像恐龙灭绝一样产生致命打击,但是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判断,人类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才恢复过来。
按照历史记载,此时我国正处于春秋战国,孔子也只不过是一个15岁的少年,一切都在缓慢而有序地发展着,却被突然降临的小行星打破。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颗小行星降落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海湾,并且释放出相当于1000个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短时间内遮蔽了天日,附近不仅有大量火山开始喷发,还导致人类进入了历史上温度最低的时期。
在我国的史书中,至今还能找到那场灾难的影子,公元前536年左右,人们经历了一次寒冷的夏天,农作物因此无法生长,无数人因此饿死。
北半球起码有一年半的时间里只能看到太阳的轮廓,失去光合作用的作物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这一方面反应了气温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同时也反应了人类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恶劣的天气。
时至今日,很多地区的历史记载中都能够找到有关公元前536年与这一场灾难有关的信息。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家们在北极的冰芯中找到了更加准确的线索,也帮助人们确定了灾难的真正起源。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认识到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并且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从而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4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