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地球表面,应该说除了谁谁家和南极洲,都已经是高风险的存在。如果有国家再往南极发送几艘科考或者游览船,那么南极陷落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实际上未来发生的概率明显是很高的。真到了那种程度,也就剩下在380公里高度,绕圈飞行的国际空间站是唯一暂时没被攻破了。不过国际空间站要从地面定期补充货物和人员,才能稳定的维持下去,既然和地面的交流不能停止,也就很可能导致国际空间站上最终也出现微小攻击颗粒。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各大国都准备在未来20年里,向火星发射有人的探测飞船。飞到火星附近即使不着陆。一个来回也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这3年中,火星飞船上也突然出现了攻击颗粒或者其他的不明问题。那么又该如何处置呢?
这类风险还真要提前准备。因为在地球附近轨道飞行甚至是在地月间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出现了污染问题,怎么都好办。毕竟最多两三个星期之内就可以落回地面进行处置,而如果进行深空飞行,一次往返几年的时间。风险就必须考虑的更加全面,准备工作就必须更细致了。各国的载人航天,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统筹考虑过载人航天器被微生物污染的问题。这种担忧有3个方面,第一是担心外太空有人类根本不了解,也不是地球生物的外太空微生物。一旦随着各种往返的飞船落到地球表面,担心由于和地球生物完全不同,导致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杀灭,会引发地球生物的灭顶之灾。不过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现有和地球表面生物来源完全不同的外星物种的存在,哪怕是微生物。但凡是返回的航天器,不论载人不载人。降落后都要进行隔离检查。
第二个风险,就是担心地球上的现有微生物,会随着载人航天器一起升空,可能会在外太空的特殊环境下,比如宇宙辐射的作用下,发生奇特的变异。导致一般的手段不能将其控制,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不过返回式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外表有几千到上万摄氏度的高温,会绝对杀灭地球本身具备的任何微生物。而飞船内部,在降落后也要消毒和隔离检查。第三个风险,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突然生病,甚至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近距离传播。要对付这个问题,主要措施就是首先要在起飞前,至少一周甚至是两周。对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都要在无菌室内进行对外隔离,减少和外界的接触,确保航天员身体以健康的姿态进入外太空。而返回之后,也要进行一到两周的隔离检查。另外,就是会在飞船和空间站上,携带和储备一些常用的Y品。作为万一航天员身体不适时的简单治疗。如果空间站上真的发生严重的内部污染,就只能紧急返回地面治疗了。不过载人航天60多年来,还没出过这类事故。
不过未来对往返深空数年的飞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就要提前准备应对此类突发状况,争取有备无患。深空长时间飞行的大型飞船和空间站一样,都有高性能的空气过滤和再生系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循环过滤措施。不过无重力环境下各种颗粒容易长时间悬浮,也是风险之一。因此深空飞行需要准备多种Y品,最好有全科Y生作为成员随队。提前给航天员注射Y苗。同时应该把个别舱室作为紧急隔离舱设置,以防万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