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新一代的MR代表作:NSX,笔者对其热爱程度更是一时无两,那份热爱到今天亦然,当然他的C32A才是最令人心仪的。与此同时,HONDA另一台经典之作:BEAT(PP1)仔,也“偷偷地”出现在RP的视线里。1991年5月,HONDA为推广旗下的旗舰超级跑车NSX而专门制作了一台同为MR布局的K-CAR跑车,目的可能就是让更多的人先享受一下MR车带来的驾驶乐趣吧!BEAT使用一台代号为E07A的3缸NA SOHC引擎,马力足有64匹(日本的K-CAR马力上限),扭力也有6.1公斤米,对于推动即使满载也只有870公斤的小车而言足够有余了。当时甚至现在的K-CAR,因为有最高排气量的限制和各自对手压力,一般在这些车上都会使用涡轮增压器以最大限度地达到K-CAR的马力上限,但BEAT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在这台引擎上运用了一套源自HONDA摩托车引擎上的技术:MTREC(Multi Throttle Responsive Engine Control),听名字就知道是一种类似多喉直喷的节气门技术,所以其引擎的运转特性有如同厂的其他DOHC VTEC般,即可以高转速换取马力的方式,马力峰值被设定于8100rpm才全数发放,扭力峰则在7000转,对于想享受高转快感的人而言,这种设定是再美妙不过了。
图:软蓬打开时还是用简陋的帆布遮挡。
笔者第一次与其亲密接触应该是在98年左右,当时这台超可爱的小车已经停产(该车与1996年停产,总产量为33600台,而且算罕有地没有接替版本,只是之前见过两张亦真亦假的草图而已),国内就有商人把一些香港的旧车输入到国内,于是在一个破旧的厂房内,笔者见到了这台“传说”中的日本K-CAR王:BEAT!记得当时第一次见她,可能外观上年久失修,银色的外观已经暗淡无光,标志性的开蓬也开始老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开软蓬,内笼除了脏,还算可以,车身不算高,只有齐腰水平,打开修长的车门坐进去,觉得坐姿非常矮,加上车子本身就很小,那种感觉可以用“怪异”来形容。
图:MTREC技术的精华所在,多喉直喷。
仪表台正如上图见到的,就如CBR上身,而且仪表好像是装在方向轴上一样,中间的转速表也可能来自同公司摩托厂的配件,反正见了这些东西时会怀疑自己是否在开汽车!打火着车,离合器一如普通房车般,很容易抓到接合点,一些很具体的驾驶细节已经淡忘,但感觉还很清晰,因为这台车实在太有特色了:E07A很喜欢上高转,不像其他的3缸车,就如国产的3缸夏利般5000转已经叫得声嘶力竭,BEAT的5000转好像才刚睡醒,力量会慢慢涌至,真的怀疑那引擎是否真的来自于摩托车,越往上就越兴奋,而且悬挂系统记得好象前后都是跑车之选:双摇臂,开快车时就如同大型MR车般,保持6、7千直路准备入弯,不用重刹,一收油打呔车尾好象就想往外走,轻微回呔,给多点点油,又自然会回到正轨,一切都来得很自然,一台K-CAR完全具备了MR车的大将之风,到了今天,相信仍没有同类的车可与之相比,可能、希望她的继承者可以达到吧。
据知这台BEAT仔以相对昂贵的3万元卖掉了,要知道这种车,当年即使一台来路不明的CAMRY 2.2也不过这个价。可在当年在日本一台全新时的BEAT,索价14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过要13万,算是K-CAR的贵族了!之后,笔者也陆陆续续地开过6台次的BEAT仔,甚至一次冒着险开了过百公里,可对她越是熟悉就越是喜欢,甚至一度有据为己有的冲动,可.......!当然,喜欢她是因为她的驾驶乐趣,同时也要容忍她,起码这台车没有音响、空调是冬冷夏暖,最要命的是:她只有右舵!最后找来其规格表,作为结束吧!
图:仪表特写,MAX:10000rpm。
图:可以说简陋的内饰,但非常跑车化。
车型代号:PP1
形式:双座位、中置引擎后轮驱动
长×宽×高:3295 х 1395 х 1175
轴距:2280
轮距:前1210/后1210
全重:760KG
引擎:E07A
形式:3缸、SOHC
排量:656cc
口径×冲程:66×64
压缩比:10:1
马力:64ps/8000rpm
扭力:6.1kg.m/7100rpm
波箱:5MT
尾牙:4.300
一波:3.428
二波:2.166
三波:1.576
四波:1.172
五波:0.941
轮胎:前155/65R13;后165/60R14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