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多年患病的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如何做到的?

多年患病的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如何做到的?

下面,就将糖尿病多年的他总结的几个饮食技巧分享给大家,供您参考:

一、饮食方面

1、不能长期饿着,七分饱最好,主食不能少

主食是必须每餐都有的,但不是普通的主食。我家的馒头会做成全麦面或者混合面的,米饭也是一样混合的,一份米搭配一半荞麦、糙米、燕麦米等粗粮。制作的时候,米饭要多泡会、快熟时多焖会。

2、烹调方式越简单越好,保证肉、蛋、奶每天有

这里说的主要是烹调方式,不建议糖友吃过于复杂和精细烹调的食物。我经常用的方法就是蒸、拌、煮,在选择食材和食物搭配上尽量科学合理,健康又时尚。还不能挑食!

3、多吃菜,少吃肉,细嚼慢咽能降2点血糖

蔬菜可以软化血管,原因是抗氧化物质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也多。所以顿顿要有青菜。一天500克青菜,瓜果一天不超过4两。绝不能因为有糖尿病就放弃水果!

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高危人士,不妨告诉他们,不吃鱼肉蛋奶,未必能促进健康,而适当加入一些动物蛋白质食物配合主食食用,更有利于维持好的血糖状态。

二、控制血糖稳定

1、餐后一定要运动

运动对于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糖尿病治疗,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但糖尿病人运动量、活动方法等都是很有讲究的,了解这些可以帮助进行自我管理,并与药物治疗有效配合。运动的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糖尿病患者在每餐后半小时行走5000步,日复一日,就能使血糖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和其他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过程,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使居高不下的血糖降下来。

2、必要时使用药物

只要当自己的血糖不能通过生活方式控制时,才需要药物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如果能通过饮食和运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就不需要用药物,药都是有毒性的,长期使用避免不了一些副作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比如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不要选择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必要时采用胰岛素。

3、感冒易引发血糖高

感冒、感染等问题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却不利于您的血糖控制。因此,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您的胃口不好,吃的较少,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来控制血糖,有时甚至还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在患病期间,具体该怎样办,您需要去征求医生的建议。

4、保持良好的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5、和医生交朋友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找固定的医生,并每年看2至4次医生,如果打胰岛素者就诊频率应增加。一年查2至3次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可反映患者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对眼底、神经系统、肾脏功能等进行检查。此外,应每年看2次牙医。找固定的医生因为他最了解的你的病情,这样长期坚持,血糖就稳,健康就有了保障!

6、保护足部

在雨天也特别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足,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滋生细菌,由于足部血液循环不佳、抵抗能力差等原因,脚上常常出现小裂口。如果不慎被雨水浸湿,容易引起足部感染,进而诱发各种感染。

所以在雨水较多的夏季,糖友更要注意避免沾染脏水等引发的感染。天气不好时尽量少出门;不要光脚走路或穿鞋,穿鞋前细心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石子等异物。雨天出门最好穿双雨鞋,以保持足部干燥;回家后及时换拖鞋、清洗双脚等,不要长时间捂着。出现水疱、溃疡等不适时,最好找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而不要盲目用针挑,以免加重破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53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